浏览量:85
发布时间:2025-07-28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怀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在此隆重召开**街道2025年度党建联席会议。首先,我谨代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向拨冗出席今天会议的各位共建单位领导、党员负责同志,以及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的社区书记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本次会议,是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与组织路线,全面落实全国、全区、**市组织部长会议和市委*届*次全会精神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既是一次凝聚共识、共商大计的部署会,也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动员会。会议的主题,就是“党建联席凝共识,共建共融促发展”,目标是进一步整合区域资源,激发党建活力,全力推进我们*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街道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红色动能”。回望过去的一年,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团结带领辖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欣喜地看到,党建引领的“乘数效应”日益凸显。特别是在主题教育中,我们总结推广的“开门教育”经验,坚持走群众路线,开门纳谏、问需于民,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将群众的“表情包”作为检验工作的“晴雨表”。例如,通过“开门一件事”机制广泛征集民意,我们累计解决了包括道路修缮、设施改造在内的十余项民生难题。据统计,仅2025年上半年,在党建引领下,我们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志愿服务队就开展了“百余场活动”,服务居民超过8000人次。我们聚焦“一老一小一弱”群体,精心打造的“三阳共暖”项目,为无数家庭送去了党的温暖与关怀。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不仅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更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和民生温度。
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市委组织部下发的《关于优化“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机制,深化推动区域化党建融合发展的通知》精神。这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紧接着,四个社区的党委书记与各联建共建单位的党员负责人现场签订了《区域化党建联建共建协议书》。这份协议书,字字千钧,它不仅是一纸契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承诺。它标志着我们之间的合作进入了体系化、制度化的新阶段。在随后的座谈交流中,大家围绕“四个运行机制”、“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的对接,以及“微心愿”清单的认领,都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我听后深受启发、备受鼓舞。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共建单位有热情、有担当,我们的社区干部有思路、有办法。这正是我们深化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最大底气和最强动力。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借此机会,结合刚才的学习和大家的讨论,我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区域化党建融合发展,讲三点意见,与大家共勉。
一、深化思想认识,在打破壁垒中凝聚区域化党建的强大合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好区域化党建工作,首要的是解决“怎么看”的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的深刻转型,传统的“单位党建”模式,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封闭式、内循环式党建工作,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需求。它造成了资源的分散、力量的分割,形成了一个个“党建孤岛”,难以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群众日益多元的服务需求。因此,打破“单位党建”的壁垒,推动组织开放、资源整合、功能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我们要从思想深处明晰区域化党建的“价值坐标”,深刻理解其“区域统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核心要义。这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部署的任务,更是为了精准回应我们辖区内成千上万居民的“急难愁盼”。
(一)要树立“一盘棋”思想。要彻底摒弃“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的本位主义。街道、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虽然行政隶属、工作职能各不相同,但我们都同处**这一方热土,服务于同一方的百姓。我们要牢固树立“**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共同体意识,把街道社区党组织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紧紧拧成“一股绳”,主动融入、积极作为,将各单位的党建工作放到**街道的整体发展格局中去谋划和推进。
(二)要明确“三方”职责。根据市委组织部《通知》精神,我们要进一步厘清共建单位、在职党员和社区这“三方”的职责。共建单位要发挥好“资源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主动亮出资源、亮明优势,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在职党员要发挥好“先锋队”和“连心桥”的作用,主动到社区报到,认领服务岗位,在8小时之外发光发热;社区党组织则要当好“总枢纽”和“大管家”,精准掌握辖区情况,精心设计服务项目,为共建单位和在职党员参与基层治理搭建平台、做好服务。只有三方职责明晰、各尽其能,才能真正实现无缝衔接、双向奔赴。
(三)要激活“主阵地”意识。对在座的各位共建单位负责同志来说,单位是我们的工作主阵地,但社区同样是我们服务群众、彰显担当的“第二主阵地”。要教育引导本单位的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参与社区建设是党员应尽的义务,是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要主动把党组织活动延伸到社区,把优势资源下沉到社区,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展现新时代党员的风采。
二、聚焦精准施策,在协同发力中构建区域化党建的崭新格局
如果说统一思想是前提,那么精准施策就是关键。区域化党建不能搞“大水漫灌”,必须在“精准”二字上下足功夫。我们要坚决破除形式主义,防止工作表面化、功利化、碎片化,确保每一次联动、每一项服务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以“四个运行机制”为骨架,织密组织联建“一张网”。
今天我们重点讨论了“四个运行机制”,这是我们未来工作的基本遵循。虽然搜索结果中没有直接明确**街道的具体机制,但借鉴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构建包含组织共建联动、服务群众共驻、民主协商议事、党员教育管理在内的核心机制框架。我们要以今天签订的《*市区域化党建融合共建部门单位分配表》为指引,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要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建立议事协商、跟踪落实、双向反馈的制度闭环,将辖区内所有党组织的力量系统性地整合起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网络,真正实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身边一个格”。
(二)以“三张清单”为抓手,下好资源下沉“一盘棋”。
资源和需求的高效匹配,是区域化党建能否成功的核心。我们要全面推广运用“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和“项目清单”这“三张清单”管理模式。“资源清单”要“亮家底”。各单位要认真梳理自身能够提供的场地、人才、信息、技术、法律咨询、文体活动等资源,形成清单,由街道党工委统筹。“需求清单”要“接地气”。各社区要通过网格员走访、居民议事会、“敲门行动”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的“急难愁盼”和“微心愿”,形成清单,动态更新。“项目清单”则要“求实效”。街道党工委要牵头,定期组织供需双方进行对接,将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共建项目。比如,*街道的“卓诗尼共富工坊”,就是通过梳理劳动力资源和企业用工需求清单,成功搭建了精准的供需对接平台,实现了就地就业和共同富裕。这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借鉴。我们要通过清单化管理,让共建从“漫无目的”变为“精准滴灌”,真正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三)以“解难题”为目标,拧成共治共享“一股绳”。
区域化党建的最终成效,要用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真下沉、真服务,敢于触碰和解决那些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要坚决纠治“躺平”心态和“官僚习气”,不能满足于开几次会、搞几次活动。今天,我们15家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这只是起点。接下来,我们要把协议内容项目化、责任化。我建议,会后由街道党建办牵头,尽快将我们今天探讨的合作意向,细化为一份《2025年度共建单位合作项目责任分解表》,明确每个项目的目标、内容、责任单位、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建立“进度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并及时形成工作“双报告”,向市委组织部和本单位党组织汇报。只有这样压实责任、传导压力,才能确保共建不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