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96
发布时间:2025-07-23
中央、省委文件是党中央、省委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布决策、部署工作和通报情况的重要载体,是一项政治与业务紧密联系、高度统一的重要工作。各县(区)办公室、市直各单位办公室(秘书科)作为本地区本部门中央、省委文件阅读、办理和管理工作的责任部门,保管的涉密文件众多,办理的工作程序繁杂、承担的保密责任重大,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中央、省委文件失泄密。各地各单位应当从涉密人员、涉密文件、长效机制入手,下好“三步棋”,坚决守牢中央、省委文件保密底线。
一、聚焦涉密人员队伍建设,下好“先手棋”
落子无悔,下棋重谋布局,更须守牢底线。保密工作亦是如此,要把预防工作做在前面,不做事后诸葛亮。涉密人员是否遵守保密规定、履行保密义务、落实保密责任,是一个单位能否做好中央、省委文件管理至关重要的条件,下好涉密人员管理这步“先手棋”尤为关键。各地各单位要严格涉密人员的资格审查,加强涉密人员的宣传教育,做好重要节点的保密提醒,进一步树牢涉密人员的保密风险意识,培养良好的保密习惯,扫除认识盲区、纠正思想误区、明确行为禁区。
瞄准关键点,把牢“入口关”
涉密人员是管好中央、省委文件的关键因素。按照“受文单位应当配备2名机要文秘人员负责中央、省委文件管理工作,机要文秘人员应当为正式工作人员中的中共党员”要求,各地各单位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扎实做好涉密人员的保密审查工作,认认真真“过筛子、做体检”,全面掌握其基本信息、学习及工作经历、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等,确保涉密人员立场坚定、政治可靠、品行端正,防止“带病”上岗。
瞄准切入点,常念“紧箍咒”
保密宣传教育是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各地各单位要坚持教育在先、预防在先,利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主题党日等方式,以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宣讲保密法规、形势政策、典型案例、防范措施等,进一步增强保密意识、学习保密技能、提高保密素质、加强保密能力,确保入脑入心、融入日常,不断筑牢涉密人员的保密防线。
瞄准风险点,早打“预防针”
保密工作没有“空窗期”和“暂停键”。从目前丢失中央、省委文件的案例来看,大多出现在人员岗位变动、工作场所变动和法定节假日等特殊时期。人员岗位和工作场所变动意味着管理的暂时混乱,法定节假日也容易滋生麻痹思想,往往使得中央、省委文件管理顾此失彼、百密一疏。各地各单位要紧盯领导岗位变动、涉密人员调整、办公场所搬迁、法定节假日调休等重要风险点,及时开展保密提醒,把“预防针”打在前面,防范在特殊时期丢失中央、省委文件。
二、聚焦涉密文件安全可控,下好“关键棋”
万分之一的泄密隐患,即百分之百的违规行为。每年分发到各地各单位的中央、省委文件,虽然保管时间只有一年三个月,但是涉及收文、传批、使用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做好文件保管期间的保密工作至关重要。各地各单位要着重把牢重点场所、日常管理、重要环节这“三道关”,配齐硬件设施、建立工作台账、规范工作流程,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化解泄密风险、堵塞管理漏洞,确保中央、省委文件的安全可控。
把牢重点“场所关”,配齐配全硬件设施
各地各单位的保密室(档案室)作为存放和保管中央、省委文件的重点场所,应当配齐配全“三铁一器”(即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防盗门、防盗窗、保险柜、摄像监控器)、涉密计算机、涉密打印机和涉密存储介质等硬件设施。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三个严禁”,即禁止将中央、省委文件存放在保密室(档案室)以外的地方;禁止将办理中央、省委文件收文的涉密计算机、涉密打印机连接互联网;禁止将中央、省委文件存储在非涉密存储介质中。工作人员离开办公室后,应当将中央、省委文件存放在保险柜中,并锁好门窗,确保中央、省委文件始终处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
把牢日常“管理关”,建立健全工作台账
在中央、省委文件的日常管理中,各地各单位要从收文、传批、借阅等细节入手,建立公文处理登记本、公文转办登记本、借阅文件登记本等工作台账,确保中央、省委文件办理及时、流转高效、借阅规范、落实有力。公文处理登记本要做到“来文有登记,登记必详细”,详细登记来文日期、来文单位、文号、文件标题、密级等,确保条目清晰,便于查阅管理。公文转办登记本要做到“转办有记录,落实有结果”,贯彻领导批示是一项重要政治责任,各地各单位要准确把握领导批示要求,及时将领导批示转办给相关单位(科室)或个人,并明确落实时限,落实情况应当及时报送领导,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借阅文件登记本要做到“借阅有手续,归还要及时”。在借阅使用中央、省委时,借阅单位(科室)必须办理借阅登记手续,一般应在15个工作日内归还。登记内容应包括借阅日期、借阅文号及文件标题、密级程度、借阅单位(科室)、借阅人和归还日期等,方便后续做好催退工作,对于借阅文件逾期不还的,可以取消其借阅资格。
把牢重要“环节关”,抓严抓实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越规范,失泄密情况就越少。在中央、省委文件的办理过程中,文件传批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跟踪不及时或者发生“横向传递”都会导致中央、省委文件丢失,是失泄密易发高发环节。按照省委办公厅“一般传批公文不得在同一领导同志处停留时间超过2天”的要求,各地各单位可以采取“135”工作法(即每周一、三、五跟踪调度文件传批情况),及时掌握领导的签批进度。同时,由各地各单位办公室(秘书科)传批出去的中央、省委文件,必须退回办公室(秘书科)传批给下一位领导,杜绝文件发生“横向传递”。
三、聚焦保密工作长效机制,下好“长远棋”
刚负责中央、省委文件管理工作时,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保密管理工作无小事,不出事默默无闻,一出事惊天动地”。管好中央、省委文件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时一刻之功,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各地各单位要从长远的角度谋划和部署中央、省委文件管理工作,完善管理制度、开展自查自纠、抓好整改落实,推动中央、省委文件管理工作行稳致远。
完善管理制度,确保有章可循
编织保密之篱,万无亡羊之痛,业务工作延伸到哪里,保密工作就要覆盖到哪里,管理制度就要规范到哪里。各地各单位要探索建立科学规范、运行有效、务实管用的中央、省委文件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和工作要求,切实提高中央、省委文件管理的实效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确保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开展自查自纠,深入查摆问题。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自查自纠是为了主动发现问题、纠正错误,防止小毛病变成大问题。各地各单位办公室(秘书科)原则上每半年要开展一次中央、省委文件管理情况自查,通过清点份数、检查流程、查阅台账等方式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体检,重点检查中央、省委文件是否缺失,工作流程是否规范,相关台账是否齐全,自查出的问题要逐一登记梳理出问题清单,通过自查自纠及时发现中央、省委文件管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隐患。
抓好整改落实,做到举一反三
问题找出来,关键在落实。各地各单位针对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要建立整改清单,抓好整改落实。能够立即整改的立行立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压紧责任链条,明确整改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确保查摆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类似问题不再发生、已经整改的不再反弹,充分发挥以查促防、以查促管、以查促改作用。
(本文系转载,原标题:下好“三步棋”,严守文件保密“生命线” 来源:抚州市委办 作者:付鹏)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