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91
发布时间:2025-05-27
同志们: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县委作为地方领导核心,必须深刻领会指示精神,将其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为推动*县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下面,结合我县实际,我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重要指示精神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内涵丰富,为我们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
(一)深刻认识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即将开启的“十五五”规划,一部部五年规划见证着中国发展的历程,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科学制定“十五五”规划,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县作为国家发展大局中的一部分,必须深刻认识到科学制定规划对于推动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通过科学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发展力量,确保*县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新的跨越。
(二)准确把握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重要要求。科学决策是规划编制的前提,民主决策是规划编制的基础,依法决策是规划编制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三个决策”,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在“十五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县委要立足县情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进行准确研判,使规划目标和任务切实可行。同时,要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我们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吸收他们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让规划体现人民意志、符合人民利益。此外,规划编制必须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确保各项决策程序合法合规,保障规划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三)充分认识加强调研论证、广泛凝聚共识的重要作用。调研论证是确保规划科学性的关键环节,广泛凝聚共识是推动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十五五”时期,*县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通过深入调研论证,才能准确把握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找准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我们要组织力量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开展全面细致的调研,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要加强与各方面的沟通协调,广泛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无论是政府部门、企业界,还是学术界、社会组织,都要积极参与到规划编制中来,共同为*县的发展出谋划策,使规划成为全县上下共同奋斗的行动指南。
二、聚焦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编制“十五五”规划,关乎*县未来五年的发展。我们要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县实际,明确重点任务,扎实推进规划编制工作。
(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县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我县传统产业如农业、制造业等在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面临着技术落后、附加值低等问题。我们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投入,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农业为例,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措施,吸引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打造新兴产业集群。三是加强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平台,要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加强园区管理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县作为农业大县,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前列。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二是发展壮大农村产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立足*县农业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如优质小麦、水稻、蔬菜、养殖等。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三是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推进“厕所革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推动城市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向农村延伸,缩小城乡差距。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