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95
发布时间:2025-05-21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推进会,这是一次聚焦问题、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之会,是一次凝聚共识、真抓实干的动员部署之会。近年来,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形式主义依然顽固复杂,基层减负工作仍有不少硬骨头要啃。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全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拨云见日破“虚”相,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使命感锚定减负航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首先要从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入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一)以“一叶知秋”的敏锐性,认清形式主义之“弊”
形式主义背离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大敌。从我区实际情况来看,形式主义的表现依然多样。在工作部署上,有的部门习惯“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导致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不畅。比如,一些文件照搬照抄上级精神,没有结合本区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基层干部看了之后不知道如何落实。在工作考核中,有的考核指标过于繁琐,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基层干部为了应付考核,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整理资料、填写表格,真正用于抓工作落实的时间被严重挤压。在工作作风上,有的干部习惯于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只注重表面光鲜,不关心实际效果,甚至为了追求政绩,不惜弄虚作假,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二)以“如履薄冰”的危机感,体悟基层负担之“重”
基层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基,基层干部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当前,基层干部面临的任务繁重、压力巨大。一方面,上级部门各种任务层层加码,基层干部常常面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困境,既要完成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重要任务,又要应对各种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头绪多、责任重。另一方面,一些不必要的会议、文件、报表等过多过滥,让基层干部不堪重负。据统计,有的乡镇干部每天要花费大量时间在各类会议和文件处理上,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时间越来越少。基层负担过重,不仅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制约了基层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扛牢减负工作之“责”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不是小事,而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我们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扛牢扛实减负工作责任,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推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我区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二、靶向精准除“沉疴”,以“苟日新、日日新”的改革劲破解痛点难点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精准发力、综合施策,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痛点难点。
(一)精简文件会议,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
文件和会议是传达精神、部署工作的重要载体,但过多过滥就会成为基层的负担。要严格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中关于精简文件会议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文件会议质量和效率。一是严把文件“入口关”。坚持“少发文、发短文、发管用的文”,能不发文的坚决不发文,能合并发文的合并发文,能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传达的不再发文。加强文件审核,严格控制文件篇幅,避免空话套话,提高文件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文件,要充分征求相关部门和基层的意见,确保文件符合实际情况。二是严控会议“数量关”。坚持“少开会、开短会、开务实的会”,能不开的会坚决不开,能合并开的会合并开,能通过视频会议召开的不再集中开会。严格控制会议规格和规模,减少陪会现象,避免无关人员参会。改进会议形式,提高会议效率,让会议真正成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平台。三是严抓落实“效果关”。文件印发后,要加强跟踪问效,及时了解基层落实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会议结束后,要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二)规范督查检查考核,让基层干部从“迎检大战”中解放出来
督查检查考核是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但如果过多过滥、不切实际,就会成为基层的负担。要按照《规定》要求,进一步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切实减轻基层迎检负担。一是统筹整合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对现有督查检查考核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合并重复、交叉的事项,减少不必要的督查检查考核。建立健全督查检查考核计划管理机制,严格控制年度计划外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二是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实效,更多采用“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方式,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避免只看资料、只听汇报的形式主义做法。注重发挥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提高督查检查考核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三是强化督查检查考核结果运用。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与干部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等挂钩,树立正确的政绩导向。对督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基层,帮助制定整改措施,跟踪整改落实情况,避免“一查了之”。
(三)优化基层工作机制,让基层干部从“繁琐事务”中解放出来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需要有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来保障。要坚持基层导向,优化基层工作机制,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一是规范基层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合理设置基层机构,明确职责分工,避免职能交叉、推诿扯皮现象。进一步清理规范基层各类创建、评比、达标活动,减少基层不必要的工作任务。二是推进基层治理信息化建设。整合基层各类信息系统和平台,避免“数据孤岛”和“信息壁垒”,让基层干部能够通过一个平台完成多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基层干部的信息化培训,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赋予基层更多自主权。坚持权责一致原则,合理下放基层管理权限,让基层干部在资金使用、项目安排等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基层干部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担当作为强“筋骨”,以“敢亮剑、善攻坚”的硬作风压实工作责任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关键在责任落实。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层层传导压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以上率下,发挥“头雁效应”
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广大干部树立榜样。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文件,简化接待程序,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要带头落实减负工作各项规定,不搞特殊化,不增加基层负担。同时,要加强对分管领域和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推动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二)明确责任,构建“责任链条”
要建立健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责任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区委办公室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协调全区减负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和情况反馈。各区直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制定具体的减负措施,抓好本部门本系统的减负工作。各乡镇(街道)要落实好基层减负的主体责任,切实解决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将减负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
(三)强化担当,激发“内生动力”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需要广大干部强化担当意识,积极主动作为。基层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把心思和精力放在抓工作落实上,放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落实好各项激励政策,让基层干部在工作中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