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86
发布时间:2025-05-20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法院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精神,总结2024年工作,部署2025年任务,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加快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刚才,我们传达学习了中央、省委、市委相关会议精神,部分法院作了交流发言,希望大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坚持政治引领,以更高站位筑牢法院工作现代化根基
(一)始终把党的绝对领导作为根本保证。过去一年,全市法院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工作全过程,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深入践行“九个以”实践要求,推动“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成为行动自觉。但也要清醒看到,个别干警还存在“就案办案、机械司法”倾向,对政治效果、社会效果考量不足。必须始终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健全完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严格执行政法工作条例,完善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确保法院工作正确政治方向。要深化“政治铸魂”工程,建立“第一议题”跟进学、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党支部“三会一课”常态学机制,推动政治理论与审判业务深度融合,切实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
(二)始终把服务大局作为首要职责。2024年,全市法院围绕“三个环境”建设,出台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20条措施,审结涉企案件1.2万件,盘活资产45亿元,相关经验被最高法院推介。但面对新发展格局,服务保障的精准性、实效性还需提升。要聚焦“十四五”规划实施,完善司法服务保障清单,健全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推行“一企业一法官”联系机制,助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要深化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改革,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司法服务站,建立技术调查官制度,护航创新驱动发展。要完善环境资源审判“三合一”模式,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司法政策,打造生态修复基地,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三)始终把司法为民作为价值追求。去年,全市法院深化“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建成24小时自助法院15个,网上立案4.2万件,群众满意度达98.6%。但“立案难、执行难”问题仍未根本解决,信访投诉率同比上升12%。必须坚持“如我在诉”理念,深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推广“一窗通办”“跨域立案”经验,实现80%以上案件“一次办好”。要完善执行长效机制,开展“雷霆2025”专项行动,建立律师参与执行、财产网络查控“穿透式”监管制度,确保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结案率保持95%以上。要健全诉源治理体系,推动“万人成讼率”纳入平安建设考核,完善“一庭两所”矛盾联调机制,确保民事行政案件万人成讼率下降至合理区间。
二、聚焦主责主业,以更实举措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
(一)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过去一年,我们落实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完善案件繁简分流标准,速裁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15天。但司法责任制落实仍存在“重放权、轻监督”现象,院庭长监管职责履行不到位。要健全“四类案件”识别监管机制,完善专业法官会议与审判委员会衔接制度,建立发改案件双向评查机制,确保“放权不放任、监督不缺位”。要深化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完善法官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审判辅助人员等级晋升制度,落实司法警察单独职务序列,激发队伍内生动力。要推进智慧法院4.0建设,升级电子诉讼平台,拓展区块链在司法存证、执行查控等领域应用,打造全流程网上办案体系。
(二)提升审判质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2024年,全市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91.3%,但二审改发率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反映出审判质量仍需提升。要完善类案强制检索制度,建立关联案件、类案智能推送系统,制定常见案件裁判指引,统一法律适用标准。要健全案件质量评查机制,实行发改案件“一案双查”,开展“百案质量评查”专项活动,评查结果与法官绩效挂钩。要深化司法公开“四大平台”建设,推进庭审直播、裁判文书上网常态化,完善新闻发布会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让司法公正看得见、能评价、可监督。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