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92
发布时间:2025-05-20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医疗保障工作协同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医疗保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医保工作会议部署,总结成绩、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凝聚共识、协同发力,推动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医疗保障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医疗保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也面临新的挑战。
(一)回顾工作历程,我们交出了一份暖心提气的答卷。一是参保覆盖持续扩大。全县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实现动态100%参保,织密了“应保尽保”的保障网。二是待遇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2018年的490元提高至2023年的640元,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至6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纳入报销范围,累计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超5亿元。三是改革攻坚成效显著。全面推行DRG付费改革,县级公立医院药占比降至28%,检查检验费用占比下降12%;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累计节约资金8000万元,冠脉支架均价从1.3万元降至700元,人工关节均价从3万元降至1万元以内。四是基金监管从严从实。建立“智能监控+现场检查+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监管体系,累计追回医保基金1200万元,曝光典型案例35起,守住了群众“救命钱”的安全底线。
(二)分析当前形势,我们面临着新挑战新要求。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对标新时代医疗保障工作新要求,我们的工作仍存在短板:一是医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较弱,群众异地就医备案流程仍需优化;二是基金运行压力持续加大,人口老龄化加速、医疗费用增长、新冠疫情冲击等因素叠加,医保基金支出年均增长15%,部分乡镇已出现当期赤字;三是改革协同性有待加强,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机制尚不健全,公立医院成本控制意识不足,药品耗材虚高价格仍未完全挤干;四是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不足60%,“互联网+医保”服务场景开发不足,与群众“指尖办事”需求存在差距。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解决。
(三)提炼经验启示,我们凝聚了攻坚克难的思想共识。实践充分证明,做好医保工作必须把握“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把医保工作纳入全县发展大局统筹谋划,确保改革方向不偏、力度不减;二是坚持人民至上这一价值追求,聚焦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三是坚持改革创新这一动力源泉,以DRG付费、带量采购、智能监控等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医保制度活力。这些经验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面推动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医疗保障工作已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阶段。我们要以“构建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为目标,重点实施“四大行动”,推动医保工作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一)实施“全民参保”巩固行动,织密医疗保障安全网。一是精准扩面提质。聚焦新业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断保欠费人员等重点群体,建立“大数据+网格化”摸排机制,开展“参保缴费服务月”活动,确保应保尽保、应缴尽缴。二是优化政策供给。完善城乡居民医保分类资助参保政策,落实困难群体参保财政全额补助,建立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机制,研究将更多门诊慢性病纳入报销范围。三是强化监测帮扶。健全因病致贫返贫风险预警机制,将医保报销后自付费用仍超1万元的群众纳入监测范围,落实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帮扶等综合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因病返贫底线。
(二)实施“三医联动”深化行动,打好改革攻坚组合拳。一是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DRG付费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底前实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覆盖,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激励机制,倒逼医院控费提质。二是推进药品耗材集采。落实国家、省组织药品耗材集采中选结果,常态化开展县域联盟集采,确保集采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50%,医用耗材价格平均降幅超70%。三是强化医疗服务监管。建立医保基金使用绩效评价机制,将次均费用、药占比、耗材比等指标纳入医院考核,对连续超标的单位实行医保支付扣减;开展“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治疗”专项整治,严查“大处方”“大检查”等违规行为。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