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省税务党组成员、副局长在财务管理处工作调研时的讲话

浏览量:80

发布时间:2025-05-13

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我来到财务管理处开展调研,主要是贯彻落实省局党委关于加强税务系统财务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的部署要求,深入了解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刚才,听取了财务管理处关于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内控建设等重点工作的汇报,也和部分同志进行了交流,总体感觉财务管理处的工作思路清晰、措施扎实,在保障全局运转、服务税收中心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税务系统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下面,我结合调研情况,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站位,切实增强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财务管理工作是税务部门履行职能的重要保障,是服务税收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随着税收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财务管理的职能定位、工作要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一)财务管理是税务部门履职尽责的“生命线”。税收工作一头连着国家治理,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每一项税收政策的落实、每一个征管举措的推进,都离不开强有力的财务保障。从人员经费到设备采购,从基建项目到信息化建设,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税收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说,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税务部门能否高效运转、税收职能能否充分发挥。比如,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过程中,财务部门需要精准测算资金需求,合理安排预算支出,确保退税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这既是政治任务,也是对财务管理能力的直接考验。

(二)财务管理是防范廉政风险的“防火墙”。税务系统资金规模大、资产数量多,财务管理环节多、链条长,一旦出现漏洞,极易滋生腐败问题。近年来,系统内查处的部分违纪违法案件,都与财务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密切相关。比如,有的单位在政府采购中搞“暗箱操作”,有的干部在经费报销中虚列支出,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税务部门的形象,更触碰了纪律红线。因此,我们必须把财务管理作为防范廉政风险的关键环节,通过完善制度、强化监督、堵塞漏洞,构建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三)财务管理是推动税收现代化的“助推器”。当前,税收现代化建设正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迈进,这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智慧税务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财务部门必须科学编制预算、优化支出结构,为大数据平台、电子发票推广等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也要求财务管理自身实现智能化升级,比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控预算执行情况,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资产管理透明化平台等。可以说,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不仅直接决定了税收现代化的推进速度,更成为衡量税务治理能力的重要标杆。

二、直面问题,突出重点,全力破解财务管理工作的难点和堵点

近年来,财务管理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对照新形势新要求,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一)预算管理精准性有待提升。预算是财务管理的“龙头”,但当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执行的刚性还不足。一是预算编制与实际需求脱节。部分单位在编制预算时缺乏深入调研,简单按照“基数+增长”的模式分配资金,导致“资金等项目”和“项目等资金”现象并存。二是预算执行进度不均衡。有的单位前紧后松,年底突击花钱;有的单位前松后紧,资金闲置浪费。三是预算绩效管理流于形式。绩效目标设定不清晰、绩效评价不严格,未能真正发挥“以评促管”的作用。比如,某市局在信息化建设专项中,由于预算编制不精准,导致项目中途调整,既影响了进度,又造成了资金浪费。

(二)资产管理规范化水平不高。资产是税务部门的重要资源,但资产管理中“重购置、轻管理”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是资产配置标准不统一。部分单位在采购设备、家具时,存在超标准、超配置现象,甚至违规购置奢侈品。二是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有的单位资产闲置率高,有的单位资产共享机制不健全,导致重复购置。三是资产处置不规范。部分单位在资产报废、调拨、拍卖过程中,未按规定程序报批,存在资产流失风险。比如,某县局在处置一批报废电脑时,未进行公开拍卖,而是直接低价转让给内部人员,造成了不良影响。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