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2025年全省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座谈会上的汇报发言

浏览量:83

发布时间:2025-05-1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市自2013年1月在全省率先启动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创新实践,以“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买单、人大验单”的“四单模式”,推动基层民主建设、增进民生福祉。2021年,该项工作在全省推广。实施以来,虽有效丰富和发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但仍存在项目定位欠精准、前期筹备不足、监督手段单一、群众获得感有待提升等问题。为此,我市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票决制工作提质增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制度保障根基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全程。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把牢工作方向。将党的领导贯穿票决制工作全流程,把票决制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重大事项及时向党委请示报告,确保党委决策部署在票决制工作中落地落实。2024年,市级民生实事项目征集方案经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后组织实施,从源头上保证工作政治方向。二是健全责任体系,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票决制工作制度,每位班子成员定点联系1-2个镇(街道),对票决制各环节工作进行指导。2024年,累计开展联系指导25次,协调解决项目规划、资源调配等问题19个,有效推动工作开展。三是加强思想建设,凝聚工作合力。通过召开党委专题会议、组织党员代表培训学习等方式,强化党员代表政治意识,引导其在票决制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024年,组织党员代表专题培训4次,覆盖230余人次,为票决制工作顺利推进提供思想保障。

(二)严格落实党委前置研究机制。一是规范项目审核流程。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交人代会审议票决前,必须经市委常委会、镇党委会研究讨论,重点对项目的政治性、普惠性、可行性进行审核把关。2024年,市级候选项目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否决不符合要求项目6个,确保项目符合党委决策部署和群众需求。二是强化政策导向把控。党委紧扣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对候选项目进行政策审核,确保项目与发展大局相契合。2024年,围绕“十四五”规划民生领域重点任务,对候选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和调整,使项目更具政策引领性和实践可行性。三是促进民意党意有机融合。在党委研究过程中,充分吸纳群众意见和代表建议,将群众诉求与党委决策有机结合,实现党的意图与人民意愿高度统一。2024年,候选项目共吸纳群众意见建议35条、代表建议21条,让项目更贴近群众实际需求。

(三)完善协同联动工作格局。一是明确各方职责分工。构建“党委领导、人大决定、政府实施、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细化各主体在票决制工作各环节的职责。党委负责统筹谋划、方向把控;人大负责审议决定、监督评价;政府负责项目实施、资金保障;公众负责参与建议、监督反馈,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建立票决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党委牵头,人大、政府及相关部门参与,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2024年,召开联席会议5次,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土地审批、资金筹措等问题32个,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三是强化考核督导力度。将票决制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进行督导问责。2024年,对2个推进缓慢的单位进行重点督导,通过约谈负责人、下发整改通知书等方式,推动项目按计划实施。

二、聚焦民生需求,提升项目征集质效

(一)坚持小切口大民生导向。一是突出普惠性选题原则。严格遵循“普惠性、公益性、可行性、一般当年度完成”原则,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食有所安”八大领域,精准筛选民生实事项目。2024年,市级候选项目中,涉及养老服务、基础教育等普惠性项目占比达88%,切实让广大群众受益。二是严格项目筛选标准要求。坚决执行“三不选”规定,对重大工程项目、要素保障不落实项目坚决不予入选。2024年,在市级候选项目筛选过程中,排除不符合标准项目14个,确保项目可操作、能落地,避免资源浪费。三是关注特殊群体民生需求。在项目征集过程中,重点关注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求,广泛征集针对性项目。2024年,共征集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无障碍设施改造等针对特殊群体的项目11个,体现社会公平与关爱。

(二)深化代表建议转化运用。一是拓宽建议收集渠道。通过代表履职平台、代表联系群众活动、线上征集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代表建议。2024年,累计收集代表建议172件,其中涉及民生实事的建议105件,为项目征集提供丰富素材。二是加强建议分析研判。对收集到的代表建议进行分类梳理、深入分析,挖掘具有普遍性、紧迫性的民生事项。2024年,从代表建议中筛选出老旧小区改造、农村道路硬化等候选项目19个,将代表智慧转化为民生实事项目。三是健全建议办理机制。建立代表建议办理跟踪机制,对转化为民生实事项目的建议,全程跟踪办理进度,及时向代表反馈办理情况。2024年,已转化项目的代表建议办理满意度达99%,确保代表建议落到实处。

(三)优化项目谋划生成机制。一是强化政府主导谋划作用。政府结合地方发展规划、政策导向和要素保障等实际情况,主动谋划民生实事项目。2024年,政府主导谋划的候选项目占比达75%,充分发挥政府在项目谋划中的主体作用,确保项目与地方发展相适应。二是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线上留言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2024年,开展问卷调查3次,覆盖群众6000余人次;召开座谈会18场,收集意见建议240条,使项目更贴合群众意愿。三是科学开展项目论证评估。组织行业专家、学者、群众代表等对候选项目进行论证评估,从可行性、效益性、风险可控性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2024年,对32个候选项目进行论证评估,优化项目方案14个,提高项目质量和实施效果。

三、规范票决程序,保障民主决策实施

(一)保障代表审议充分深入。一是提前送达项目资料。在人代会召开前20日,将候选项目材料以书面形式送达每位代表,确保代表有充足时间了解项目背景、建设内容、资金预算等情况。2024年,市级人代会前,共送达项目资料320余份,为代表审议提供充分依据。二是组织深入审议讨论。会议期间,政府负责人就候选项目进行详细说明,各代表团分团开展审议。代表们围绕项目必要性、可行性、社会效益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提出意见建议。2024年,人代会期间,代表共提出意见建议98条,有效完善项目方案。三是现场回应代表关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安排专人到各代表团听取意见、回答询问,对代表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2024年,人代会期间,相关部门到团回答询问62次,解答问题85个,确保代表疑惑得到及时解决。

(二)严格规范票决程序操作。一是明确票决办法细则。在票决办法中,对项目应选数量、差额比例、表决方式、计票规则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2024年,市级人代会票决项目应选12项,差额比例30%,采用电子表决方式,确保票决过程规范有序。二是有序组织票决实施。严格按照票决办法,精心组织代表投票,安排专人负责监票、计票工作,对票决全过程进行录像监督,确保票决过程公开透明、结果真实有效。2024年,市级人代会票决现场秩序井然,计票结果当场公布。三是及时公开票决结果。票决结果通过官方网站、政务新媒体、新闻媒体等渠道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2024年,市级人代会票决结果公布后,网络浏览量达12万余人次,提高票决工作公信力。

(三)提升票决结果均衡水平。一是加强代表投票引导。通过举办代表培训会、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引导代表从全市发展大局出发,客观公正投票,避免因地域、行业等因素导致项目分布不均衡。2024年,组织代表培训3次,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份,提高代表投票科学性。二是优化代表结构比例。根据城乡人口分布和区域发展实际,合理调整人大代表结构。2024年,市级人大代表中,城镇代表占比58%,农村代表占比42%,使代表构成更能反映不同区域群众诉求,保障票决结果均衡。三是分析票决结果数据。对票决结果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区域、领域等方面存在的不均衡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024年,通过对票决结果分析,提出优化候选项目区域布局、增加薄弱领域项目等建议4条,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