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52
发布时间:2025-08-18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卫生健康系统警示教育大会,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具体行动,也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净化行业生态的关键举措。刚才的警示教育片,以触目惊心的案例揭示了违纪违法行为的惨痛代价,深刻印证了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严峻复杂性与长期艰巨性。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沉痛教训警示我们,卫生健康系统绝非“一方净土”,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其必然是腐败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必须“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本次大会的核心任务,就是以案为镜鉴、以案明法纪、以案促整改,引导全系统党员干部深刻汲取教训,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根基与行为防线,为护航我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纪律屏障。
一、保持清醒认识,深刻把握反腐败斗争严峻复杂形势
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成就,但反腐败斗争远未到大功告成之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遏制增量、清除存量的任务依然艰巨”。卫生健康事业承载着千家万户的生命所系、健康所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工程。我们肩负医疗资源审批、药品器械采购、重大项目投资等核心权力,管理资金规模巨大、利益链条交织、社会关注度极高,这决定了本系统天然处于廉洁风险的高危前沿,时刻面临被“围猎”的严峻考验。实践反复证明,思想防线的丝毫松懈,都可能导致权力的脱缰失控,最终滑向腐败深渊。因此,全系统必须站在捍卫党的执政根基、守护人民健康福祉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警醒、见微知著的敏锐,将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一)深刻领悟反腐败斗争的政治属性与战略意义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首要在于强化政治意识,深刻把握其超越一般业务工作的政治内涵与战略地位。卫生健康系统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其政治生态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执政基础。必须深刻认识到,腐败问题不仅侵蚀行业肌体,更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割裂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必须将反腐败斗争置于维护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战略全局性谋划推进。要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防止“七个有之”,彻底肃清搞政治团伙、拉帮结派等行为对系统政治生态的污染,确保党中央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生根。必须将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于系统内干部选拔任用、日常管理监督、考核评价激励的全过程,锻造一支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的卫生健康铁军。
(二)精准研判卫生健康领域腐败风险的独特性与复杂性
卫生健康领域的腐败问题呈现出区别于其他领域的鲜明特征和复杂样态,要求我们必须精准识别、科学应对。其独特性首先体现在权力寻租空间的多元性上: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基建工程项目招标、医保基金支付审核、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人事招聘与职称评聘等关键环节,均存在制度缝隙和操作弹性,为利益输送提供了可能。其次,腐败手段的隐蔽性与专业性日益增强,如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定制式”招标、通过“科研合作”“学术赞助”等名义掩盖利益输送、借助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洗钱”式套取资金等,使得发现和查处难度加大。再次,腐败主体呈现“关键少数”与“微权力”并存的特点,既涉及掌握重大决策权的领导干部,也涉及具体经办重要业务的普通岗位人员,“小官巨贪”和系统性腐败风险并存。此外,腐败后果具有极强的社会外溢性,直接推高医疗成本、损害患者权益、破坏医患信任、败坏行业声誉,甚至影响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成效。这要求我们的防控策略必须具有高度的靶向性和系统性。
(三)清醒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短期内难以彻底根除,决定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随着反腐败力度持续加大,腐败行为呈现隐形变异、翻新升级的新趋势,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手段更加狡猾。一些腐败分子处心积虑编织“防火墙”,搞期权交易、代持资产、跨境转移,企图逃避惩处。系统内部分党员干部仍存在错误认识,如“反腐影响发展”“小节无碍论”等模糊观念和“歇歇脚”“松口气”的厌战情绪,这实质上是政治定力不足、斗争精神弱化的表现。同时,卫生健康领域改革深化与利益调整的复杂性,也使得腐败风险点动态变化,旧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新的风险可能伴随新政策、新业态、新技术而涌现。因此,必须深刻理解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决摒弃“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的幻想,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和能力储备。要坚持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持续加压、纵深推进,不断巩固拓展压倒性胜利成果,直至最终取得彻底胜利。
二、挖问题根源,系统构建一体防治腐败的战略格局
深刻剖析违纪违法案例,不能止于表象,必须直击本质、深挖根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标本兼治、关口前移,加强日常管理监督”。违纪违法问题的滋生蔓延,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总根源,权力监督的缺位是关键诱因,责任落实的虚化是重要推手,制度执行的软化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些深层次问题相互关联、彼此强化,共同构成了腐败滋生的温床。因此,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从思想、制度、监督、责任等多维度协同发力,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治理,彻底铲除腐败问题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实现从个案清除、重点惩治向系统整治、全域治理的深刻转变。
(一)聚焦思想根源,筑牢信仰之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滑坡。一是要强化理论武装固本培元。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学习机制。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核心学习内容,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抵御各种错误思潮侵蚀。二是要深化理想信念教育补钙壮骨。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党员干部成长全过程,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先进典型开展示范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正确处理公私、义利、是非、情法、亲清、俭奢、苦乐、得失的关系,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三是要强化警示教育明纪知止。做实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深入剖析违纪违法干部从“破心”到“破纪”再到“破法”的心路历程,揭示其思想蜕变的根源与轨迹,使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增强对腐败的“免疫力”。
(二)聚焦权力运行,织密监督之网
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必须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一是要健全权力配置与运行制约机制。科学界定各级岗位职责权限,特别是对“一把手”和关键岗位的权力边界进行清晰划分,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实施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压缩权力设租寻租空间。深化行政审批、药品耗材采购、医保支付、科研管理等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自由裁量权,压缩权力行使的弹性空间。二是要强化权力运行全过程监督。紧盯权力运行的关键点、内部管理的薄弱点、问题易发的风险点,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强化上级党组织对下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完善任职谈话、日常谈话、提醒谈话、诫勉谈话机制。做实做细同级监督,健全领导班子成员相互监督提醒机制。畅通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渠道,推广“互联网+监督”模式。深化党务、政务、院务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要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巡察监督统筹衔接,推动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贯通协同,健全信息沟通、线索移送、措施配合、成果共享机制,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提升监督整体效能。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