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95
发布时间:2025-05-06
尊敬的各位领导:
在省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的指导、推动下,*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弘扬新风,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引导村民树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前期开展的工作
(一)以“多样宣传”为渠道,用好移风易俗新方式。只有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才能遏制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落后习俗和陈旧观念,推进移风易俗。一方面,我们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线上+线下”广泛开展宣传,“线上”借助微信群、视频号等平台发布移风易俗宣传视频,介绍讲解移风易俗相关的政策和工作安排,提高村民的知晓度。“线下”利用宣传栏、文化墙、海报、条幅、湾湾响等形式宣传移风易俗相关内容、倡议、标语等,让村民随时随处都能看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村民思想和观念。截至目前,我们一共悬挂横幅X条,张贴海报X张,发放倡议书X余份。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创新具有特色的宣传内容。依托本土文化,以“文化+演出”的方式,以即将开展的文艺演出活动为载体,编排移风易俗节目及互动环节,利用村民喜闻乐见方式,把文明新风传入群众心里,让村民在享受文化大餐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移风易俗教育引导。
(二)以“共同参与”为核心,把好移风易俗新方向。我们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共治+社会参与”模式,构建的文明治理新格局。组织开展移风易俗专题活动,以“一份倡议、一个承诺、一种责任”为主题,组织全村党员干部签订了《“规范婚丧喜庆推进移风易俗”承诺书》,以“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带动“绝大多数”的实际行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在XX落地生根。同时,我们充分吸纳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乡贤五老”意见建议,不断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文明乡风建设。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把婚丧纳入村规民约,明确了移风易俗的具体要求和奖惩措施,在“厚养”中弘扬“以孝治村”,在“薄葬”中传播文明新风。
(三)以“树榜立模”为典型,立好移风易俗新思想。将移风易俗情况纳入“最美XX”活动评比标准和“积分超市”赋分细则中,组建由村干部、村湾理事会、党员群众代表组成的评委会,结合“积分超市”赋分情况,对在XX村各项工作中涌现出的“最美庭院”“最美志愿者”“最美党员”“最美婆媳”等X余名优秀村民进行分批次集体表彰,用“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不断激活村民参与自治的内生动力,在全村形成了向上向好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
(四)以“品牌活动”为抓手,写好移风易俗新篇章。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积极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办好系列活动,通过节目演出引导村民树立健康向上的现代婚恋观。开展“鲜花寄哀思”“公祭日”等公益文明祭祀活动,文明低碳祭扫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自觉。丰富宣教载体,通过开展屋场会、党员大会等多种方式宣讲婚丧嫁娶事宜、《婚姻法》等内容,弘扬婚事新办、文明节俭、绿色环保的婚嫁新风尚。将乡风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全面宣传好家风、好家训,引导村民众自觉把崇德尚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工作成效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注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乡村环境得到了改善,村湾公共区域、家庭户环境卫生被纳入“红黑榜”评比后,村民们纷纷行动起来,改变了影响农村人居环境不良习惯,共同做好村湾公共区域和自家房前屋后室内环境卫生;三是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了增强,礼金和宴请桌数都减少了,减轻了大家的负担,也让我们的乡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村民对移风易俗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二是部分村规民约的执行力度还不够强,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三是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创新。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发挥好妇联工作优势,关于婚丧嫁娶,妇女同志在家庭中占据主要话语权,我们将进一步激活基层妇联、妇女之家、妇女议事会能动作用,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自觉破除高额彩礼等婚俗陋习。二是完善监督机制。发挥好红白理事会作用,让红白理事会的同志通过走一走、问一问、谈一谈等形式主动上门宣传,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三是丰富文化活动。创作歌舞、戏曲等群众性节目宣讲移风易俗政策和措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下一步,*村将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要求,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扎实的举措,持续深化移风易俗,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