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县委副书记在县红十字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浏览量:64

发布时间:2025-05-06

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隆重召开县红十字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这是全县红十字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也是全县广大红十字工作者、会员和志愿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县红十字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工作在红十字战线上的全体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红十字事业是一项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县红十字会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履行人道主义救助职责,在应急救援、应急救护、人道救助、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县红十字会迅速响应、冲锋在前,充分发挥了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新时代红十字事业的重要意义

(一)红十字事业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红十字会作为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承担着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在新时代背景下,红十字会的工作更加贴近民生、贴近实际,成为党和政府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的重要渠道。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红十字事业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去推进,确保红十字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同时,要充分发挥红十字会的独特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比如,在社区服务中,红十字会可以组织志愿者开展健康咨询、急救培训等活动,提高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在灾害救援中,红十字会可以迅速响应,为受灾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通过这些实际行动,红十字会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贡献力量,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红十字事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红十字会以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为宗旨,致力于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的境况。在新时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加强烈。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红十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积极开展人道救助、应急救护、健康关怀等工作。比如,针对贫困家庭,红十字会可以开展助医、助学、助困等救助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红十字会可以提供健康检查、康复训练等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红十字事业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三)红十字事业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红十字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红十字会所倡导的“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和谐”等价值理念相呼应。我们要把弘扬红十字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广泛开展红十字文化传播和志愿服务活动。比如,通过举办红十字知识讲座、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红十字事业,营造向上向善、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同时,我们还可以将红十字精神融入学校教育、企业文化等各个领域,让红十字精神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通过这些举措,我们不仅能够弘扬红十字精神,还能够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力量。

二、聚焦主责主业,奋力开创我县红十字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筑牢生命安全防线。应急救援是红十字会的核心业务之一,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屏障。我们要立足“防大灾、救大灾”,未雨绸缪,积极作为,全面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要加大对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化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技能演练,提高队伍应对各种复杂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要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实用、可操作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要加强与应急管理、卫生健康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响应,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同时,要加强应急救护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通过在学校、社区、企业等场所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让更多的人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二)深化人道救助工作,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人道救助是红十字会的传统优势和核心业务,是体现红十字会宗旨和使命的重要工作。我们要聚焦困难群众、弱势群体,深入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助医、助学、助困、助老、助残等人道救助活动,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社会组织的合作,拓宽筹资渠道,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社会捐赠和企业赞助,增强救助实力。要创新救助方式,提高救助精准度,根据救助对象的不同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救助方案,确保救助资金和物资能够精准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同时,要加强救助对象的动态管理,建立健全长效帮扶机制,对救助对象进行定期回访,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救助措施,防止返贫致贫现象发生,让困难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以及社会的关爱。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