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参加党员教育电视片创作骨干培训示范班培训心得(2篇)

浏览量:37

发布时间:2025-05-05

第一篇:参加党员教育电视片创作骨干培训示范班培训体会

X月X日—X日,我有幸参加了党员教育电视片创作骨干培训示范班。此次培训,不仅让我们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还接触到了电视片创作这一未曾涉猎的领域。通过学习充电、反思总结、查找差距,极大激发了我们的思想活力。下面,我结合此次培训班的学习情况,谈几点粗浅的感受和体会。

一是增强问题意识,全面深化改革。增强问题意识,是新时代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赵安华主任在开班动员、专题辅导中指出,要站在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的全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教育工作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清醒地认识到新时代党员教育制片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和突出问题。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关键期,要想在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寻求新突破,必须要突出改革的问题导向,以大胆探索精神和理性务实态度统筹做好当前各项工作。

二是树立奉献意识,身怀爱岗之心。本次培训班上一组组感人的典型片给学员们带来了一场场视觉盛宴。这不仅是一次提升能力的学习之旅,更是一次触及灵魂的初心之旅。最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培训请来了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委组织部高本增老师,他用坚定执着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党员教育电视片创作人员树起了一个“标杆”。高老师年过半旬,终日忍受病魔折磨,即便如此,他依然决定利用有限的生命奔走在风雪中,捕捉每一个感动的瞬间,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作品,我想这就是共产党员应有的奉献情怀。我认为我们应当像高老师一样,在工作中不断强化奉献意识,身怀爱岗敬业之心,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三是强化精品意识,提升工作质量。***主任在开班式上强调,新时代党员教育电视片创作人员要树立“工匠”精神,坚持精益求精,避免“路径依赖”,创造出更多优秀作品。***主任在结业式上用公式“100<1”强调打造一部精品作品的重要性。每一部作品都来之不易,每一个镜头都饱含专注,我们要将党员教育工作当成一部部作品、一个个镜头,细心雕琢。电视剧《士兵突击》里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把简单的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做好就是不平凡。”今后,我们要强化精品意识,抓住每一个简单而平凡的工作细节,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第二篇:参加党员教育电视片创作骨干培训示范班培训体会

X月X至X日,我有幸参加了由中组部举办的党员电视教育电视片创作骨干培训示范班。5天的培训时间虽短,可是带给我的启迪和感动却很多……

“政治站位要高,眼界格局要高”

中央组织部党员和干部测评中心的***主任在开班动员讲话中指出,要站在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的全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教育工作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清醒地认识到新时代党员教育制片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和突出问题。他希望大家能够沉下心来,独立思考,避免“路径依赖”,要有“神经质”和“疯劲儿”,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新的历史视角下,创造出更多有温度和人间烟火味的创新作品。

“在人性中折射党性”

XX省广播电视台总纪录片创作中心的***老师从中国情怀、红色情怀、记录情怀、经典情怀切入,分享了红色题材纪录片的正确创作思路。他建议要充分挖掘本土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认真梳理和精心策划,关注现实以及身边的人和事,要把握住时代的主旋律和最强音,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片子,用丰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来叙事,用含蓄而不直露的艺术感来进行表达,用人情化、平民化的视角来展现有血有肉的历史,避免简单化、概念化,在表达方式上要贴近当下,在平实中寻求认同,营造有质感的意境,彰显信仰之美。

“只要我还能走动一天,我就要跟拍他们一天”

来自XX省XX市的***在退休前是XX县委组织部干部,他用摄像机记录下了众多来自基层的优秀党员干部的典型事迹。他将家里积蓄购买改装的一辆依维柯汽车成了“房车”,翻山越岭跟拍基层党员干部,用纪录片的形式讲述着广袤乡村的山乡巨变、基层人物的执着奉献。多年在山村里无规律的拍摄生活,让高老的身体状况特别差,可是他却甘之如饴。他回忆起拍摄大学生村官**时的难忘场景:“有一顿饭只剩下一个没有长毛的馍,**把那长毛的馍很快一擦,背过我泡进了自己碗里,而把没有长毛的馍给了我。”说到动情处,高老哽咽不已,“这样好的典型,我不拍就不配当他的父辈,拍不好更不配当一名组工干部。”在场的我们也是眼泛泪花,深受触动……

“甘苦寸心知,功到自然成”

一直从事电教片相关工作的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和干部测评中心三处的***处长从自身感受及实际经验出发,提出“电教片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工具”,而是用权威的声音、亲切的表达、平民的视角感动和启示他人,真正做到“润物无声”。他要求大家学习前辈老师拍摄纪录片“安专迷”的精神,走进人物内心,做到“有位须有为”,成为有情怀、有担当的电教工作者。

“只争朝夕,延音不止”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的***教授通过媒介的环境生态变化和演进、现实的社会背景和媒介生态、成功与失败案例方面展现了新媒体环境下人物专题片的新创作观念,建议用沁人心脾的感染力来表现人物,语言就不再是简单的赞颂,而是真挚的表达。课堂上所播放的短片《延音不止》讲述了智化寺京音乐的传承故事,其中的一句“深入其乐,吹出真音,只争朝夕,延音不止”不仅可以当成对传承人的嘱托,也可以用来激励当下的电教工作者。

“要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思考问题”

中国青年网的**同志从捕捉重大政治信号的敏锐力、抢夺转瞬即逝爆点的行动力、持续跟踪发掘深度的渗透力、以小博大引燃正能量爆点的策划力、塑造逆典型反程式化的品牌力及舆论斗争中的绝杀力六个方面分享新媒体传播经验,她谈到我们做的是人心的工作,要怀有作品与我有关的初心,改变程式化的方式,做一些自己愿意并喜欢看的作品,真正用新媒体的技术手段讲好正能量的故事。

培训的终点也意味着新工作的起点,我们需要的是将培训的精神内化为行动,传承这份力量,延续这种态度,以满满的能量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将优秀的作品传播给更多的人!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