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学习违规吃喝典型案例心得感悟

浏览量:169

发布时间:2025-07-17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近期通报的两起党员干部在学习教育期间违规吃喝的典型案例,仿若晨钟暮鼓,振聋发聩,令每一位党员干部警醒。这种顶风作案的行为,无疑暴露出严峻的政治弊病与顽固的作风问题,对党风政风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也强烈地表明整治作风问题需要持之以恒、毫不松懈。身为党员干部,必须深刻反思、以正言行、引为鉴戒,不断提高政治敏感性、纪律执行能力和作风的自律性,以坚定的担当和清正的作风为新时代党的建设保驾护航。

一、以例为镜,洞悉违规吃喝的危害

黄冈黄梅与安庆宿松的案例令人瞠目,这些案例发生在学习教育期间,且领导班子成员集体参与,其行为之恶劣、性质之严重可见一斑。明知纪律森严,却依然心存侥幸、违禁而行,事后还集体串供、虚报情况,这充分体现出相关人员在政治觉悟、纪律遵循、规矩恪守方面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失。

从政治层面审视,这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公然违抗,是对党纪国法的肆意挑战,严重损害了党在民众心中的形象,极大地侵蚀了党执政的根基。从廉洁的角度来讲,这种看似平常的吃喝行为,往往是滋生腐败的开端,如同千里之堤的蚁穴,是党员干部走向堕落的起始点。从社会风气着眼,违规吃喝会破坏社会风尚,使奢靡之风盛行,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价值观念背道而驰。一场饭局、一席酒宴,可能潜藏着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的猫腻,不知不觉间搅乱党风政风,使民心民意受损。

这些案例再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四风”问题并未彻底消除,违规吃喝的“隐形变异”现象仍然暗流涌动。作风问题不容小觑,一旦任其发展,必然会侵蚀党的健康肌体,影响干部与群众的关系,阻碍事业的发展进程。

二、自我审视,查找行为作风的瑕疵

以身边之事教育身边之人,真正的警示不在于一时的震撼,而在于能否深入地进行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的反思与检查。面对这些典型案例,党员干部不应持旁观者态度,而要把他人的问题当作自己的参照,从中审视自己的思想根基是否稳固、纪律观念是否牢固、行为表现是否得当,切实扛起责任,找出问题,深挖根源。

思想上的懈怠常常是行为失范的前奏。部分干部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缺乏深入学习和透彻领会,仅仅将其视为阶段性任务敷衍了事,在思想深处未能形成不可动摇的政治信念。在实际工作中,对纪律规矩的界限认识模糊,常常在“习惯做法”和“无关紧要”的观念之间摇摆不定,甚至以“小事不必在意”的心态麻痹自己,逐渐迈向危险边缘。

作风上的偏离更多地体现在细微之处。从公务接待到私人交往,从公与私的界限到廉洁的操守,如果内心缺乏明确的衡量标准,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被不良风气侵蚀。那些看似“人情交往”的饭局、打着“联络感情”幌子的应酬,实际上是对纪律底线的一次次冲击与侵蚀。

责任方面的缺失更容易促使问题滋生蔓延。有些干部对监督责任缺乏足够认识,履行责任的意识淡薄,面对身边的不良现象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沉默不语,“明知有问题却不敢管”,任由不良现象发展,纵容隐患扩大,最终导致集体违纪甚至全面腐败。

每一个通报都是一面镜子,每一个细节都是一次检验。我们必须鼓起“自我剖析”的勇气,聚焦思想上的偏差、行为上的习惯和制度上的漏洞,逐一排查、全面修复。要在政治态度上严格要求自己,在纪律意识上筑牢坚固防线,在作风修养上明确界限,用一次深刻的自我审视换取长久的警醒,用一次全面的检查获得可靠的保障,真正做到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

三、长鸣警钟,构建拒腐防变的壁垒

警示案例是最直接的教材。我们要以之为鉴,做到心领神会并付诸行动,将思想上的警醒转化为日常的实际行动,把纪律的红线视为心中不可逾越的高压线。

(一)拧紧“思想螺母”,强化政治素养

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深入理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特别是要深刻认识其蕴含的政治性和严肃性。经常思考“为何制定规定”,领悟“为何严格管理”,从思想根源筑牢抵制违规吃喝的防线。通过研读经典著作、学习原始文件、领会核心原理,参加集中学习和研讨培训等方式,提高政治领悟、判断和执行能力,做到在政治上敏锐、思想上笃定、行动上果决。

(二)严守“纪律红线”,把握行为尺度

守纪律、讲规矩不是空话,而是对党忠诚的具体表现。要把党章党规党纪当作自我检查的镜子,经常对照、自我警醒。增强对纪律红线的警觉性和敬畏感,熟悉并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尤其要对违规吃喝、变相招待、超标准消费等行为保持高度警觉。通过廉政谈话、制度讲解、案例警示等方式,促使纪律深入人心、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心中有戒、行为有度。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