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81
发布时间:2025-11-05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根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统一部署,我所自2025年4月起,在辖区内组织开展了肉制品及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本次行动旨在严厉打击相关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净化市场环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现将本阶段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与主要成效
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以来,我所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宣传引导、执法威慑与督导整改,形成了一套组合拳,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
(一)强化组织部署,压实工作责任。行动伊始,我所迅速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业务骨干组建工作专班,全面负责本次行动的组织协调、指挥调度与信息报送工作。专班结合辖区实际,制定了详尽的《*市场监管所2025年度肉制品及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明确了整治的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品种和时间节点。方案将任务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岗,通过建立工作台账,对整治进展实行动态管理和跟踪问效,确保了各项工作部署能够层层传导、落地生根。在人员配置方面,工作专班由8名经验丰富的执法人员组成,并建立了与其他执法部门的联动机制,确保在重大案件查办中能够形成合力。
(二)构建宣传矩阵,营造共治氛围。为提升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参与度,我所着力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宣传矩阵。在线下,充分利用辖区内集贸市场、大型商超、社区公告栏等人流密集场所的电子显示屏、宣传海报等载体,滚动播放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消费警示和专项整治行动动态,累计覆盖群众超过5万人次。同时,组织执法人员深入社区、乡村,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讲堂”活动3场,现场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面对面解答群众疑问,讲解如何辨别假劣肉制品、“三无”食品等实用知识。在线上,依托“*市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定期推送肉制品选购指南、食品安全风险提示、维权途径攻略等专题内容共计12篇,累计阅读量近万次。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拓宽了宣传覆盖面,提升了宣传的及时性和互动性。根据我所近期开展的一项小范围线上问卷调查,辖区居民对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率较整治前提升了约15个百分点,对监管部门工作的满意度也呈现上升趋势。
(三)聚焦重点领域,保持高压态势。执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利剑。本次行动中,我所集中执法力量,聚焦重点区域与关键环节,开展了高频次、拉网式的专项检查。一是突出重点区域。以城乡接合部、农村地区、校园周边、夜市烧烤摊点等为重点检查区域,严查严管,防范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行动期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8人次,对辖区内15个集贸市场、25家大中型商超、40家校园周边食品店以及60余处夜市摊点进行了全面排查。二是严查关键环节。重点检查肉制品经营者的主体资格、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贮存条件及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等情况。严格核查猪、牛、羊肉及其制品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以及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报告。对来源不明、无法提供有效票证的肉品,一律依法查处。三是严打违法行为。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三无”食品、劣质肉品、过期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截至目前,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共取得如下战果:累计检查各类食品经营主体280家次。针对检查中发现的索证索票不全、食品储存不规范等问题,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8份,已完成整改15家,整改完成率达到83.3%,对已整改单位的复查合格率达到100%。开展专项监督抽检,共抽取肉制品、农村流通食品等样品110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5批次,总体合格率为95.5%,对不合格产品均已依法处置。依法立案调查2起,其中1起涉嫌销售未经检验检疫的肉制品,另1起为销售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现场查扣不合格肉制品约80公斤,依法销毁假冒伪劣及“三无”食品150余件。通过强有力的执法震慑,有效净化了辖区食品市场经营秩序。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