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42
发布时间:2025-11-01
回顾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和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县委书记,肩负着党中央和人民群众的重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筑牢思想根基,不断提升党性修养,以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带领全县人民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现将个人思想情况总结如下:
一、深化理论学习,筑牢信仰之基,坚定理想信念
我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一是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通过参加县委常委会、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形式,我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系列重要论述有了更加全面、系统、深刻的理解。特别是通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深入研读,我深刻领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宏大战略视野和深厚为民情怀,进一步坚定了“四个意识”、增强了“四个自信”、做到了“两个维护”。我深刻认识到,党的创新理论是指导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只有真学真信,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保持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二是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我积极参与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重温党的光辉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通过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我更加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我深刻体会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作为县委书记,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三是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学习中,我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县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思考如何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例如,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后,我深入农村一线,与村干部、农民群众座谈交流,结合县农业特色和资源禀赋,提出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并积极推动实施,努力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县发展的具体实践。
二、加强党性锻炼,恪守为民情怀,站稳群众立场
党性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我始终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党规党纪为行为准则,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一是始终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我深知,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于为人民谋利益。我坚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日常工作中,我要求自己多到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多到困难群众的家中去,深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真心实意为他们排忧解难。例如,在推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我多次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倾听居民意见,将“政府办好事”转化为“群众得实惠”的民心工程。二是践行“实事求是”的作风。我坚持从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县的发展,一切为了县人民的幸福。在制定政策、部署工作时,力求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避免盲目决策、拍脑袋决策。我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求县直各部门和乡镇干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杜绝文山会海、过度留痕,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我常强调,干工作不能只看“面子”,更要重“里子”,要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三是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作为县委书记,我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具有示范导向作用。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带头遵守党纪国法,带头执行纪律规定精神,带头维护班子团结,带头投身改革发展一线。我注重以身作则,发挥“头雁”效应,用实际行动感召和带动全县党员干部,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三、强化担当意识,狠抓工作落实,提升履职能力
我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推动事业发展。我始终把担当作为检验党性、体现忠诚的重要标尺,以过硬的本领推动县高质量发展。一是聚焦发展重点,勇于攻坚克难。面对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我敢于直面挑战,不回避、不退缩。例如,在推进县产业结构调整时,面临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阵痛和新兴产业培育的压力。我顶住压力,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亲自协调解决企业难题,推动县成功转型,初步形成了以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体系。二是提升科学决策水平。我注重加强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生态环保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我坚持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是专家学者的建议,力求使各项决策更加科学、更具前瞻性。在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时,我强调要充分进行可行性论证和风险评估,确保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效益性。三是健全督查落实机制。我深知“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注重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和督查考核机制,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能够落到实处。对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我亲自过问、亲自督办,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形成闭环管理。同时,我也注重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