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163
发布时间:2025-07-19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市委财经委员会会议,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充分肯定成绩,坚定发展信心。今年地区生产总值保持稳定增长,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回升,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为未来发展积蓄了后劲;消费市场逐步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负转正,新的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外贸进出口总额持续扩大,利用外资质量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从产业发展看,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特色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成效显著,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明显;服务业发展活力增强,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文化、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从发展动能看,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日益凸显,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对外开放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展;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相继落地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团结奋斗、拼搏实干的结果,充分彰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担当精神和务实作风,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二)清醒认识问题,保持战略定力。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从外部环境看,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压力,也对我市外经贸发展造成一定冲击。从自身发展看,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够牢固,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仍然面临较多困难,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受疫情影响较大,市场需求不足、成本上升、资金紧张等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新兴产业规模较小,产业竞争力还不够强;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支撑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高层次创新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较为突出;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三)抢抓发展机遇,积极主动作为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潜力巨大、韧性十足、空间广阔的特点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同时,随着国家一系列稳经济政策措施的出台实施,为我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将为我市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持;推动产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将为我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创造有利条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为我市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融入区域发展大局提供广阔空间。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善于从政策中找机遇、从市场中找空间、从创新中找动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作为,努力把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市场潜力转化为发展实效,把创新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二、聚焦重点任务,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稳定经济增长,确保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稳定经济增长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密切关注主要指标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持续开展项目攻坚行动,加大项目谋划、储备、推进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要促进消费持续恢复,落实好促进消费政策措施,稳定和扩大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发展夜间经济、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要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推动外贸进出口平稳增长。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力度,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新兴产业集群。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深度融合发展。要加强产业园区建设,优化园区功能布局,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和吸引力,打造产业发展高地。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