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88
发布时间:2025-06-30
同志们:
刚才,**市防指办通报了今年我市防汛救灾工作的基本情况,相关部门和县区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交流发言,总结经验、剖析问题、提出方案,讲得都很到位。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防汛救灾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防汛救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市已全面进入主汛期,各类灾害风险交织叠加,防汛救灾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召开这次复盘分析会议,就是要全面总结经验教训,聚焦问题短板,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提升防汛救灾能力和水平,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下面,我讲五个方面意见。
一、坚持思想引领,筑牢防汛救灾“责任堤”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守牢底线意识,保持高度警醒,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将防汛救灾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一)树牢红线意识。防汛救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到,防汛救灾工作绝不是一般性的工作,而是“国之大者”的具体体现,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其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抓细。要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作为防汛救灾工作的首要目标,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以万全准备应对万一可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强化底线思维。防汛救灾工作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日益增加,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必须强化底线思维,做好最充分的准备。要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从最不利的情况出发,向最好的方向努力,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把措施制定得更周全一些,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三)压实工作责任。责任落实是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关键。要建立健全防汛救灾责任体系,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将责任细化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履职尽责,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加强对防汛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聚焦风险排查,织密隐患整治“安全网”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只有全面深入排查风险隐患,及时有效整治,才能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为防汛救灾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全域排查不留死角。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对全市各类防汛重点部位进行全覆盖、无遗漏排查。聚焦江河湖泊、水库大坝、堤防涵闸、山洪灾害易发区、城市低洼地带、在建工程等重点区域和部位,逐一进行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特别是对一些容易忽视的薄弱环节和隐蔽工程,要进行重点排查,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二)动态排查不留隐患。风险隐患是动态变化的,必须建立动态排查机制,持续跟踪、实时掌握风险隐患的变化情况。在汛期,要加密排查频次,根据雨情、水情、工情变化,及时组织开展复查和抽查,对新出现的风险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同时,要加强对排查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排查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三)彻底整治不留尾巴。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要实行清单管理,明确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做到即查即改、立行立改。对短期内难以整改到位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落实防范措施,加强监测预警,确保风险可控。要加强对整改情况的跟踪督促,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整改彻底,不反弹、不回潮。
三、优化监测预警,吹响防灾避险“集结号”
监测预警是防汛救灾工作的“前哨”,是提前防范、有效应对的关键环节。要不断优化监测预警体系,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及时性和覆盖面,为防灾避险赢得宝贵时间。
(一)提升监测精度。加大对监测设备设施的投入和更新改造力度,运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手段,提高雨情、水情、汛情、灾情等监测的精准度。加强气象、水文、水利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实现数据融合、资源整合,为科学研判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撑。
(二)强化预警时效。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机制,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短信、微信、抖音等多种媒体平台,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到每一个村(社区)、每一户家庭、每一个人。特别是要加强对偏远山区、弱势群体的预警信息传递,采取上门通知、鸣锣吹哨等方式,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三)完善叫应机制。进一步完善预警“叫应”机制,明确“叫应”责任、流程和标准,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叫应”到相关责任人。加强对“叫应”情况的跟踪反馈,建立“叫应”台账,对未及时“叫应”或“叫应”不到位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同时,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预警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共同做好跨区域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