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52
发布时间:2025-05-25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改革部署,总结成绩、分析问题、部署任务,动员全县上下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更硬作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提供强劲动力。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切实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
近年来,全县上下坚持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改革工作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一)聚焦高质量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我们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突破口,在全省率先推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项目落地时间缩短60%以上;创新“企业宁静日”制度,入企检查次数同比下降75%,企业满意度达98%。在产业转型方面,建立“链长制”推进机制,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番。同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拓展,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的村达65%,“三变”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这些成绩的取得,证明了我们抓改革的方向正确、路径清晰。
(二)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民生领域改革展现新作为。围绕“看病难”问题,我们组建县域医共体,建成智慧化区域检验中心,覆盖12个乡镇卫生院,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服务,县域就诊率提升至92%;针对“上学难”矛盾,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通过“名校长工作室”“名师走教”等机制,新建改扩建中小学8所,新增学位1.2万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达标率提高至85%。在社会保障领域,创新“物质+服务”救助模式,开发公益性岗位2300个,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为1.2万名困难群众提供居家上门服务。特别是我们打造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整合政务服务、养老托育、医疗健康等8大类36项服务,让群众办事平均少跑腿3次以上,相关经验获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专题刊发。
(三)聚焦治理能力提升,基层治理改革实现新跨越。在城乡治理方面,我们推行“党建+网格”模式,将全县划分为1268个微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实行“一日两巡查、问题不过夜”,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针对信访积案,建立“领导包案+听证评议”机制,县级领导包案化解10年以上积案12件,信访总量下降40%,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在数字赋能上,开发“智慧**”平台,整合40个部门数据,接入“雪亮工程”1.2万路视频,实现“一网统管”“一屏全览”,累计处置城市管理、应急指挥等事件3.2万件,相关做法入选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中央政法委评选)。
二、把握大势、突出重点,以改革攻坚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当前,我县正处于跨越赶超的关键窗口期,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发展导向、民生导向,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五大攻坚行动”。
(一)实施营商环境突破攻坚行动,打造投资兴业“强磁场”。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业一证”综合许可,将20个行业准入证件整合为1张综合许可证,实现“准入即准营”。以餐饮行业为例,过去需办理食品经营许可、消防安全检查、户外广告设置等6项审批,现在通过“一窗受理、一次勘验、一证覆盖”,审批时限从45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企业只需提交一次材料即可开业。二是建立“政企早餐会”机制,每月由县级领导轮流主持,与企业面对面解难题,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回音”。2024年已举办12场早餐会,解决企业用地、融资、用工等问题87项,其中为某电子科技企业协调的5000万元“科技贷”从申请到放款仅用7天。三是创新监管方式,对新技术、新业态实施“沙盒监管”,在直播电商、数字经济等领域设定“观察期”,预留发展空间。如对跨境电商企业实行“包容期”管理,允许试错范围扩大至商标标注、广告用语等5类12项轻微违规行为,期间以行政指导替代处罚,助力32家初创企业度过孵化期。
(二)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培育现代产业“新引擎”。一是构建“链长+链主”协同机制,由县级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遴选龙头企业作为链主,组建产业链联盟,推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3条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链长牵头制定“一链一策”,链主企业开放供应链资源,如某汽车零部件企业带动本地12家配套企业进入主机厂采购体系,本地配套率从35%提升至62%。二是打造科创共同体,与高校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设立5000万元“揭榜挂帅”基金,攻关“卡脖子”技术。已联合高校发布技术需求榜单23项,其中“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项目被某院士团队揭榜,研发成果转化后预计新增产值15亿元。三是创新土地要素保障,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实现工业用地“交地即交证”,让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通过区域评估替代单项审批,企业拿地后即可开工,某智能制造项目从签约到投产缩短8个月,亩均税收贡献达45万元。
(三)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攻坚行动,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一是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选择5个乡镇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某试点乡镇将闲置村办工厂用地入市,成交价较农业用地评估价增值2.3倍,收益的60%用于村民分红。二是创新“两进两回”机制,推动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00名。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库”,已吸引216名乡贤返乡创业,带动1.2亿元社会资本投入现代农业项目。三是打造数字乡村样板,建设“乡村振兴大脑”,实现农业产业、乡村治理、公共服务数字化,让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通过物联网设备对2万亩果园实时监测,节水灌溉效率提升40%,某柑橘合作社通过数据平台对接上海、杭州商超,年销售额增长65%。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