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37
发布时间:2025-05-16
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迈出坚实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理论成果。下面,我结合近期学习的感悟,联系实际工作,与大家分享几点想法。
一、筑牢思想基础,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背景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这一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世界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党面临新的文化使命的背景下提出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使中国道路具有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和文化底蕴,更好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上新征程,对建设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党担负着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科学行动指南。
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正式提出并集中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高高举起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旗帜。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将其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相关论述,不难发现,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党面临新的文化使命的背景下提出的,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思想结晶,是应对新时代新征程风险考验的理论创新。
二、掌握科学方法,深入理解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习近平总书记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概括出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的根本原因。坚持守正创新,是我们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根本原则和科学方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回溯历史,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如儒家的仁爱、道家的自然、法家的法治等思想,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诗宋词的辉煌灿烂,每一首诗词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四大发明的伟大贡献,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不仅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更是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56个民族共同生活、相互交流、彼此融合,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格局,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汇聚在一起,赋予了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形成了优秀的传统文化。鸦片战争后屈辱的历史,新中国两弹一星挺起脊梁,文化自信不断彰显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方针。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转化与发展的关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守正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要以中华文明为源头活水,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容融会贯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将二者熔铸成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三、践行工作实践,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新的文化使命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并提出“七个着力”的重点任务以及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这些重要要求既有丰富的认识论,又有科学的方法论,明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向,阐明了创造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行动逻辑。我们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持续提升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能力水平,真正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和推动文化建设实践。
今年网络最火的应该就是哪吒2,《人民日报》、新华社等轻易不会出手的央媒多次撰文为《哪吒2》站台发声,央视新闻在直播中点名为《哪吒2》拿下123亿票房庆祝,这种情况是前所未有的。一部电影为什么能引起如此反响?哪吒作为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自古以来就代表着勇敢、正义和反抗精神,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电影中,哪吒的形象不仅保留了传统神话中勇敢无畏、敢于反抗的特点,还融入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人性元素。电影中的哪吒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神话英雄,而是一个有着复杂情感和成长历程的少年。他在面对命运的不公和挑战时,经历了迷茫、挣扎和痛苦,但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成长,实现了从“魔童”到英雄的转变。这种现代演绎方式,使传统神话故事更贴近当代观众的生活和情感需求,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也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和喜爱中国传统神话文化。
我们从哪吒中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守正创新、文化事业的繁荣、文化的国际传播。这种广泛的文化传播不仅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通过文化传播,我们可以让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绽放光彩,增强中华民族的国际影响力。
在国有企业艰苦创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创造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这些都是企业改革发展中宝贵的无形财富。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继承和守护好公司厚重的文化底蕴,深刻认识到创业的艰辛和今天的来之不易,不断增进对公司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始终保持对公司的忠诚和对事业的热爱,汇聚起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