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51
发布时间:2025-11-20
2025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团结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提质增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聚焦政治建设统领地位,持续筑牢思想根基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是深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全年组织开展集中学习18次,专题研讨6次,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重要论述开展系统学习,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结合主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组织全镇各党支部开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主题党日活动320余场次,覆盖党员群众1.2万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村入户、入脑入心。二是严明政治纪律。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全年向县委请示报告党建工作重大事项23项,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委工作要求在本镇落地见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带头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组织生活4次,指导联系点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6次,带动全镇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三是强化政治引领。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健全完善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全年审核备案村级重大事务决策事项87件,确保村级权力运行规范有序。特别是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流转、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把关定向作用,有效防范化解矛盾风险,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大局。
二、聚焦组织体系提质增效,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力
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一是夯实组织基础。持续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建立“一村一策”整改台账,实行挂牌销号管理,完成3个后进村党组织转化升级任务。优化调整村级党组织设置,新成立农业合作社党支部4个、产业链党小组7个,实现党组织在新型经营主体中的有效覆盖。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对全镇42个村党组织开展全覆盖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到位136条,推动党支部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二是建强骨干队伍。突出政治标准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完成5个村党组织书记调整配备,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提升至68%,平均年龄下降至49岁。实施“头雁领航”工程,组织村党组织书记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2批次,举办履职能力培训班3期,参训人员达260人次。加强后备力量储备,动态保持每村至少2名后备干部,择优选拔12名优秀青年进入村级班子跟岗锻炼。严格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绩效考核等制度,发放绩效奖励资金86万元,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三是严格党员管理。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注重从青年农民、致富能手、退役军人中发展党员,全年新发展党员35名,其中35岁以下占71%,高中及以上学历占83%。推进党员分类管理,针对流动党员建立“线上+线下”双轨管理模式,依托微信群、学习强国平台开展日常教育;对年老体弱党员实行送学上门、结对帮学。全年处置不合格党员2人,清理长期失联党员5人,保持队伍纯洁性。四是打造特色品牌。深入开展“一村一品”党建示范创建活动,培育形成“红管家”“银龄先锋”“田间党课”等党建品牌12个。其中,“红管家”志愿服务队由党员牵头组建,累计开展环境整治、助老助残等服务活动480余次,惠及群众3600余人次,被评为全县优秀基层党建创新案例。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