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市公安交管局车辆管理所2025年度工作总结

浏览量:77

发布时间:2025-11-05

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本所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群众办事体验为核心目标,立足车管服务职能,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创新服务模式,规范业务流程,着力构建规范、高效、便民、智慧的新时代车管服务体系。现将2025年度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与主要成效

2025年,在市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本所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重要抓手,系统性推出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服务质效得到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增强。

(一)聚焦城乡均等,推动服务触角向基层延伸。深刻认识到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地区群众办理车驾管业务面临的客观障碍,如距离远、时间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本所将服务关口前移,大力推行“送考下乡”主动办服务模式。此项工作改变了以往群众必须“进城办事”的传统模式,转变为车管所“下乡服务”的主动姿态。具体工作中,一是主动对接乡镇政府与村级组织,通过广播、公告、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提前进行需求摸排和登记造册。二是组织专人深入乡村,为申领摩托车驾驶证的群众提供免费体检、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考前辅导。三是利用流动考试车、便携式考试设备,在乡镇广场、集市等开阔地带设立临时考场,实现报名、体检、考试、制证“一站式”上门服务。该模式极大节约了农村群众的时间与经济成本,有效解决了偏远地区群众“考证难”的问题。截至2025年10月23日,本年度累计开展送考下乡服务26次,服务群众3112人次,成功为1852名农村群众核发了摩托车驾驶证。此举不仅提升了农村地区群众的出行便利性,更从源头上规范了农村道路交通秩序,提高了摩托车驾驶人的持证率,为保障乡村道路交通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破解时空限制,构建全时段便民服务格局。针对“上班族”与“上学族”等群体工作日“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现实困境,本所深刻检视自身服务时间的局限性,积极探索并固化了“延时错时”服务机制。该机制旨在打破固定的八小时工作制壁垒,将服务时间延伸至工作日中午、下班后以及周末和法定节假日。为保障机制有效运行,一是科学排班,通过内部挖潜和轮岗调休,确保延时错时服务时段窗口全开、人员在岗。二是提前公告,通过官方新媒体平台、业务大厅公告栏等渠道,提前发布延时错时服务的时间安排和业务范围,引导群众合理规划办事时间。三是优化流程,对延时错时办理的业务进行流程再造,确保在高频时段能够快速响应、高效办结。通过常态化、制度化运行,有效满足了群众差异化的办事需求,实现了车管服务“不打烊”,服务群众“零距离”。本年度以来,通过该机制累计办理延时服务业务1197笔,错时服务业务1294笔。这一举措体现了政务服务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的深刻转变,将服务群众的理念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创新监管模式,提升车辆检验服务质效。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防线。为进一步提升车检服务的规范性、透明度和便捷性,本所在严格执行国家技术标准、加强对检验机构数据审核的基础上,推出了系列化的便民服务举措。一是推行“便民办”,简化流程,对于部分无需实质性审查的业务,提供更加快捷的办理通道。二是首创“容缺办”服务,针对群众在办理车检相关业务时,如遇非关键性材料暂时缺失或不完备的情况,在申请人作出书面承诺后,可先行受理和办理,后续再补充材料。此举大幅减少了群众因材料不齐而“来回跑”的现象。三是推广“预约办”,通过“交管12123”APP、官方网站等线上渠道,全面推行检验业务预约办理,引导车主分时段、错峰检验,有效解决了以往检验站排长队、等候时间长的问题。截至目前,本年度已办理便民办业务82笔,容缺办业务1647笔,预约办业务1439笔。这些措施在确保检验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为车主提供了便利,提升了社会化检验机构的服务效率和行业形象。

  • 点赞 0

  • 收藏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