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61
发布时间:2025-10-23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参加这次专题党课学习。当前时间是2025年10月21日,我们正处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冲刺阶段,也即将迈入“十五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重温党的创新理论,尤其是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引我们*工业园区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次党课,不是一次简单的理论宣讲,更希望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实践的动员。不久前,我们邀请了市委党校的*教授为园区党员干部作了精彩的导读,反响热烈。今天,我想在此基础上,结合我们*工业园区的实际情况,和同志们一同深入探讨,如何真正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转化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坚持深学,筑牢思想根基
学习理论,最忌讳的就是浅尝辄止、浮于表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收录了总书记在2022年5月至2024年12月期间的重要著作,共91篇,分为18个专题。这些著作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结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学好第五卷,就是要把握其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首先,要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第五卷系统阐述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论断。这不仅是对百年党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两个结合”让我们党在理论和文化上都拥有了更强大的主体性,也让我们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宏大的历史纵深和更坚实的文化根基。对于我们园区而言,这意味着在推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模式,必须结合国情、市情和我们园区的区情,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
其次,要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第五卷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这绝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而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对我们*工业园区来说,这就是我们的行动指南。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经济数据的增长,更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个高端、智能、绿色的现代化产业社区,让园区里的每一家企业、每一位员工都能共享发展的红利,实现个人价值与园区发展的同频共振。
再次,要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新质生产力”是第五卷中的一个高频词,也是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它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其核心在于“新”,关键在于“质”。这意味着要摆脱传统增长路径,依靠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来培育发展新动能。我们园区一直以制造业为本,聚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汽车相关等主导产业,并前瞻性地布局商业航天、工业母机、汽车芯片等新赛道,这本身就是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学习第五卷,就是要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最后,要时刻牢记“自我革命”的根本保障。第五卷将全面从严治党和党的自我革命摆在了突出位置。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对于我们园区来说,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一个高效廉洁的营商环境,就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园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永葆自我革命精神,敢于刀刃向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才能为园区发展航船劈波斩浪提供最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善于细悟,破解发展难题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我们不能把学习理论当成一种摆设,而是要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悟,把书本上那些闪耀着真理光芒的思想,变成解决我们*工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各种“硬骨头”问题的具体办法。
第一,以高质量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化园区建设。第五卷中关于高质量发展的论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更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我们园区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传统制造基地,成长为*市重要的高端制造高地。特别是近年来,我们连续四年实现工业产值和商品销售额“双超千亿”,成绩斐然。今年上半年,全区规上工业产值达到535.83亿元,同比增长13.9%,发展势头强劲。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成绩背后有隐忧。土地资源日益紧张、部分传统产业转型压力大、创新生态系统仍需完善等问题,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如何破局?答案就在于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意味着,在招商引资上,要更加注重项目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能是“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在产业布局上,要持续做强“3+X”产业体系,推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向价值链顶端攀升,同时在新赛道上培育出更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在园区形态上,要加快城市更新和产城融合步伐,提升园区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品质,让这里不仅是生产的高地,更是生活的热土,最终建成国家一流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现代化产业社区。
第二,以新质生产力理论赋能产业创新突破。*书记在上次的党课动员中强调,要把学习的热情投入到技术攻关、产线升级、市场开拓等一线战场。这话说到了点子上。发展新质生产力,主战场就在企业,主动力就在创新。我们欣喜地看到,园区里的一大批企业已经在这条路上走在了前列。比如,*数控公司,几十年如一日地钻研,最终攻克了飞机蒙皮精密加工的难题,让“中国制造”在航空航天高端领域挺起了腰杆。还有*电气公司,通过自主研发,使产品成本大幅下降70%,还成功将高压设备出口到全球市场。还有些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一条生产线的测量耗时就能缩短60%,单晶硅片的切割良率能达到98%。这些鲜活的案例,不正是“新质生产力”在我们园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最好证明吗?但是,一两家企业的突破还不够,我们需要的是形成一个万马奔腾、千帆竞发的创新局面。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身处经济服务、企业服务岗位的同志,要真正当好“店小二”。企业在技术攻关中遇到了什么瓶颈?我们能不能通过政校企合作帮助他们链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智力资源?企业在产线升级中需要资金支持,我们的惠企政策和金融服务能不能精准滴灌、及时送达?企业研发出了新产品,我们能不能帮助他们搭建平台、开拓市场?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理论后,需要沉下身子去思考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要大力推动园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今年我们已经完成了122家企业的数字化诊断和39家智能工厂的评估诊断,下一步就是要推动这些诊断结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升级行动。要持续优化我们“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完善“孵化+加速+产业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让更多的创新种子在这里长成参天大树。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