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党课讲稿:凝聚共识精准发力,全面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浏览量:61

发布时间:2025-10-21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乡干部职工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结合当前形势,分析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路径,为全面开创我乡经济发展新局面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时值十月,我们正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既要全力冲刺,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收官,更要前瞻布局,为未来三年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今天的党课,我将围绕“凝聚共识、精准发力,全面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这个主题,从“统一思想、研读政策、狠抓落实”三个维度,与大家共同探讨我乡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和“施工图”。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必然与现实紧迫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时代主题,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乡而言,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关乎生存与未来的“必答题”。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其极端重要性与现实紧迫性。

第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践行“两个维护”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是我们前进方向的“指南针”和行动纲领的“定盘星”。我们推动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部署、每一项举措,都必须对标对表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最终标准,就是看是否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否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落到了实处。全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抓发展就是抓政治,抓高质量发展就是具体的政治看齐。任何思想上的模糊、行动上的迟缓,都是政治站位不高、大局意识不强的表现。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推动*乡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来印证我们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第二,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应对区域竞争的必然选择。当前,区域竞争的态势日趋激烈,其核心已从过去单纯追求速度和规模,转向了比拼质量、效益、结构和动能的深度博弈。放眼周边,兄弟乡镇都在摩拳擦掌、奋勇争先,纷纷拿出真金白银的政策、推出筑巢引凤的举措,招商引资的“争夺战”、项目落地的“赛马场”无处不在。如果我们依然停留在过去粗放式增长的老路上,满足于现有的一点成绩,那么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不仅会被先进地区越甩越远,甚至可能在未来的发展格局中被边缘化。数据显示,我乡去年的地区生产总值(GDP)虽然突破了4.5亿元,实现了7.5%的增长,但与县内标兵乡镇相比,我们的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层次不高、龙头企业不强等短板依然突出。我们必须怀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以“等不起”的使命感、“慢不得”的责任感,主动投身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洪流中去,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第三,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期盼的内在要求。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民。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大家期盼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这些期盼,归根结底要靠高质量发展来支撑和实现。没有高质量的产业,就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没有高质量的财税收入,就无法保障高质量的民生供给。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发展的“含金量”体现在民生改善的“获得感”上。要通过发展更高附加值的产业,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通过建设更加宜居和美的乡村,让群众的生活环境美起来;通过提供更普惠均衡的公共服务,让群众的日子甜起来。这既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赢得民心的根本途径。

二、研读政策:精准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工具路径与战略支撑

思想统一之后,关键在于路径清晰。推动高质量发展,绝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必须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规划和精准的政策工具。我们要深入研读上级政策,结合我乡实际,构建起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工具库”和“路线图”。

首先,明确未来三年的“路线图”——我们的发展目标。基于对我乡发展阶段的科学研判,我们制定了未来三年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目标,这是我们未来工作的总纲领。一是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我们的目标是,到2028年底,全乡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5.8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8%以上。这是一个有挑战性但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它要求我们必须在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上同时发力,不仅要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更要让新兴产业“新苗成大树”。二是产业结构实现新优化。我们将着力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力争到2028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目前的38:20:42,优化调整至32:25:43。这意味着我们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强工业主引擎,激活服务业新动能。特别是要提升第二产业的比重,改变我们工业基础薄弱的局面,形成“一产强基、二产支撑、三产赋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居民收入实现新增长。我们将千方百计拓宽富民增收渠道,确保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目标是到2028年底,全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2000元,年均增长超过9%,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让群众的“钱袋子”与我们经济发展的“盘子”同步增长。四是就业质量实现新提升。发展要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未来三年,我们将力争新增城镇就业岗位超过1500个,特别是在绿色制造、文旅康养、数字经济等领域,培育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让更多乡亲能够在家门口实现高质量就业。

其次,建强支撑发展的“工具库”——我们的政策体系。宏伟的目标必须有精准的政策工具来支撑。我们要善于运用政策“工具箱”,打好产业、招商、人才、要素“四张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第一张牌:产业升级的“强基牌”。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我们将聚焦两大主导产业,实施“链长制”,精准施策。一是做强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依托我乡优质的茶叶、中草药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品牌创建和市场拓展。对新获评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乡财政将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我们要推动产业链向后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让“土特产”变成“金元宝”。二是做优文旅康养融合产业。充分挖掘我乡的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高标准规划建设*溪谷文旅康养度假区,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发展精品民宿、森林康养、研学旅游等新业态。对于投资超过5000万元的重大文旅项目,我们将实行“一事一议”,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地支持。第二张牌:招商引资的“活源牌”。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我们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树立“全员招商”理念,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为此,我们将推出一系列硬核措施。在税收激励方面,对新引进的符合我乡产业导向的制造业企业,自投产之日起,前三年按照其对地方财政贡献的80%给予奖励,后两年按50%给予奖励。在土地保障方面,我们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建立“土地储备库”,确保“好项目不缺地、大项目有保障”。我们将推行“标准地”出让模式,实现“拿地即开工”。在服务优化方面,我们将建立重大项目乡领导包保责任制和全程代办服务制,从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到投产,提供“妈妈式”服务,让投资者在我乡办事一路绿灯、事业一路红火。第三张牌:人才引育的“聚力牌”。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将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努力将*乡打造成人才集聚的“强磁场”。一方面,大力引进外部高端人才。对来我乡创新创业的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我们将积极协助申报上级人才项目,并提供最高100万元的项目启动资金和30万元的安家补贴。对于企业新引进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和“双一流”本科毕业生,连续三年每月分别给予3000元、2000元、1000元的生活补贴。我们将建设人才公寓,优先解决引进人才的住房问题,并协调解决其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后顾之忧。另一方面,精心培育本土实用人才。我们将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合作,建立乡土人才培训基地,每年培训不少于500名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电商带头人和乡村工匠,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第四张牌:要素保障的“托底牌”。发展离不开土地、资金等关键要素的有力保障。我们将强化系统思维,打好要素保障“组合拳”。在资金方面,我们将积极争取上级专项债券、政策性贷款等资金支持,同时,研究设立规模为2000万元的乡级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通过“基金+项目”的模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我乡的重点产业和项目。在用地方面,我们将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同时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闲置宅基地盘活等方式,为产业发展腾挪出宝贵空间。我们将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确保企业和群众办事更省心、更高效,让一流的营商环境成为*乡最亮丽的名片。

  • 点赞 0

  • 收藏 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