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国有企业公司深入贯彻作风建设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1.2万字)

浏览量:63

发布时间:2025-10-18

锤炼过硬作风  凝聚奋进力量

以优良作风推动XX煤矿高质量发展

——深入贯彻******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2025年7月2日)

党委书记 **

同志们:

刚才,我们隆重表彰了一年来在矿井改革发展、创新创效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基层党支部、勤廉兼优党员领导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两位先进代表作了精彩发言。

在此,我谨代表矿党委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奋战在全矿各条战线上的共产党员致以节日的问候!向长期以来为XX煤矿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104年的光辉历程。这一百多年,是我们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多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多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多年。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近30年的艰苦卓绝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于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带领人民用40多年时间进行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回望,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作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我们更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集团公司“作风建设提升年”和矿管理提升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开展深入贯彻******精神学习教育,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

借此机会,根据学习教育工作的统一部署,结合矿井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和下半年党建工作,我为大家讲一堂专题党课。

一、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优良作风,在铭记初心使命中筑牢信仰之基

党的优良作风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风建设探索起步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良好开端。我们党从诞生时起,就强调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优良作风,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奠定了我们党的前进方向和基石。从二大到四大,党通过制定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推动形成统一战线、确立工农联盟思想等,明确依靠群众开展革命的路径,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建设起点。

古田会议,党的作风和作风建设理论初步形成。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把作风建设作为生存与斗争的重要法宝。1929年,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古田召开,会议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决议指出红四军党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不良作风将严重影响党的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规定红军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而打仗,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等重大任务。这初步回答了在党员队伍以农民成分为主和革命战争十分残酷的条件下如何从作风上建设党的问题。

延安整风,开创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好形式。1942年2月,毛泽东同志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揭开了延安整风运动的序幕。这是一次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也是一次全党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通过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我们党有效解决了党内存在的思想分歧、宗派主义等问题。随后,毛泽东同志在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把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概括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从此,三大作风成为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精神标识。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加强执政党作风建设问题。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毛泽东同志在会上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问题。他指出,全党要警惕敌人以新的斗争方式向我们进攻,“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前的庄严承诺,至今仍然警醒共产党人继续走好“赶考”之路。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作风建设巩固拓展

以思想教育为重点筑牢党的作风建设根基。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在17年内先后领导开展了四次全党整风,积累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新经验。针对部分党员干部出现“贪图享乐、骄傲自满、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不良作风,党中央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把整顿作风与扎实做好具体实际工作相结合,学会站在人民立场去了解和掌握新中国的实际情况,发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

以制度建设为依托推进党的作风建设。1952年,新中国第一部系统性惩治腐败的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颁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腐败的零容忍。1954年7月,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号召全党同志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充分开展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要使党能够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必须注意经常地进行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斗争,警惕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八大通过的党章要求,“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并把党的群众观点和党领导群众工作的方法进行了统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艰难、曲折中探索前行,有显著成绩和成功经验,也有严重的困难和失误挫折。面对严峻形势,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上号召全党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1961年,成为党史上有名的调查研究年、实事求是年。通过调查研究,党的优良作风得到恢复,党也重新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权,推动各领域纠正错误,调整政策,国民经济终于从最困难中走了出来。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作风建设丰富发展

从恢复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入手整顿党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不久,邓小平同志强调“在目前的历史转变时期,问题堆积成山,工作百端待举,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性意义”,继而指出“端正党风的基本方法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全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用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约束党员的言行”。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国共产党重新恢复党的监察机构并选举产生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明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根本任务,就是维护党规党纪,切实搞好党风”,并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的十二大提出利用三年时间对党的作风进行全面整顿,对新时期作风建设进行全面部署。

将作风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们党深刻吸取一些国家的教训,高度重视党的执政能力问题,提出“要把党的执政能力与党的作风建设结合起来”。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出发,明确党的作风建设新任务。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在全党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四个大兴”既包含了“三大作风”和“两个务必”的基本内涵,又把“求真务实”作为作风建设重要内容,体现了新时期的新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风建设走向纵深

以制定实施******破题作风建设。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是新时代制定的第一部重要党内法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严要求、以上率下,一以贯之推动******精神贯彻落实。******以小切口撬动党风政风大变化,以作风建设新成效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巩固了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以党风之变引领社会风气变革。

紧盯突出问题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作风问题的集中体现,要作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来解决。”2013年,我们党在全国范围整治“四风”。此后,党中央持之以恒,不断深入纠治“四风”,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刹住“车轮上的腐败”、整治“会所里的歪风”,到持续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深化拓展为基层减负工作,“四风”问题得到有效纠治。

通过党内集中教育不断改进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的历次党内集中性教育,无不体现出两个重要路径:一是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贯彻群众路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二是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坚决克服“四风”,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社风。经过不懈努力,作风建设层层推进,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回望党的作风建设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

领导干部带头是作风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在革命时期,党的领导人以身作则,为全党树立了作风标杆。井冈山时期,毛泽东与战士一起挑粮上山,留下了“朱德的扁担”的美谈。延安时期,毛泽东在杨家岭开荒种菜,周恩来、任弼时在纺线比赛中被评为“纺线能手”,王震率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这些生动事例彰显了党的领导人艰苦奋斗的作风,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

思想建设是作风建设的根基。延安整风运动的根本成就是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统一。这一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作风建设必须从思想源头抓起,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新时代推进作风建设,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只有从思想深处解决“总开关”问题,才能实现作风的根本转变。当前,要持续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全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作风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密切联系群众是作风建设的核心。革命时期,党通过“苏区干部好作风”“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实践,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毛泽东深刻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这一优良传统启示我们,新时代推进作风建设,必须紧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

二、做实学习教育,筑牢思想根基,锲而不舍落实******及其实施细则精神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深入贯彻******精神学习教育,这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精神学习教育必须触及灵魂、深入人心,才能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要深刻领会贯彻落实******精神取得的显著成效与宝贵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从制定和实施******开局破题,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推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发生了全面深刻、鼓舞人心的变化。回顾这十多年来贯彻落实******精神的实践历程,系统总结取得的显著成效和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将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得到有效遏制。党中央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铺张”,到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公款吃喝公款旅游,治理高档小区“一桌餐”、调研考察搭车旅游等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以****破题,我们党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粽子、月饼、大闸蟹这些一度被“天价”异化的食品,重新回归百姓餐桌,成为庆祝佳节的应景美味;寓意亲人团聚、祈盼美满的传统节日,找回了应有的民俗特色和文化底蕴。2024年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94.9%的受访群众对******精神贯彻落实成效表示肯定,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得到有力整治。党中央从解决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等具体问题入手,推动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各级机关和领导干部更加注重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更加务实,联系群众更加紧密。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或者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造成严重后果的现象明显减少。在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严重影响高质量发展的行为得到有力纠正。

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党中央坚持风腐同查同治,既“由风查腐”,防止“以风盖腐”,深挖不正之风背后的请托办事、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又“由腐纠风”,细查腐败背后的享乐奢靡等作风问题,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2025年2月2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了2025年1月全国查处违反******精神问题汇总情况。当月,全国共查处违反******精神问题16430起,批评教育和处理22008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6410人。这是党中央连续第137个月公布月报数据。强有力的警示和震慑,让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作风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

《****改变中国》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精神的成效和经验》这两篇文章有系统阐述,大家要重点学习。

二要深刻认识违反******精神的严重危害

******精神是铁规矩、硬杠杠,必须一刻不松、寸步不让。尽管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四风”问题仍顽固复杂,顶风违纪现象时有发生,隐形变异行为潜滋暗长,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违反******精神的行为,看似是作风上的“小问题”,实则危害巨大,影响深远。它不仅损害党的形象,侵蚀党的执政根基,而且败坏社会风气,阻碍事业发展,必须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其严重危害。

政治危害。违反******精神的行为,首先是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破坏,损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四风”问题严重违背党的性质宗旨,背离党的初心使命,是影响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最大危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严重侵蚀党的执政根基。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腐蚀党员干部心灵,消磨革命意志,助长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容易引发群众不满,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固然有复杂的外部因素和深层次的经济社会原因,但这些国家的共产党自身作风败坏、严重脱离群众,是导致政权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要深刻汲取历史教训,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充分认识“四风”问题的政治危害,坚决防止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

社会危害。“四风”问题不仅影响党内政治生态,而且污染社会风气,损害社会公平正义。党员干部的作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风向标,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党员干部如果追求享乐、奢靡浪费,就会在社会上形成错误的示范效应,助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精神在改变党风政风的同时,也在深刻纠正着社会上不良的是非观、价值观,带来全社会价值观念的重塑。

经济危害。“四风”问题特别是奢靡之风,造成巨大的经济浪费和资源损失。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行为,耗费大量公共资金,增加行政成本,挤占民生投入。有的地方和部门为了应付名目繁多的检查考核,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有的领导干部为了个人政绩,不顾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造成半拉子工程和债务风险。这些行为不仅直接造成经济损失,而且破坏市场秩序,扭曲资源配置,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以优良作风保障矿井高质量发展。

  • 点赞 0

  • 收藏 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