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44
发布时间:2025-10-14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在座的各位同志——我们*县事业编制干部的中坚力量和骨干精英们,共同参加这次培训班。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干部队伍的培养与建设,特别是对承担着全县教育、医疗、农技、文化等重要民生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干部队伍,寄予了厚望。今天,组织安排我来给大家上一堂党课,我思考了很久,想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强基固本铸担当,破局攻坚立新功”。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检验我们发展成色、开启新征程的关键节点。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我们每一位事业编制干部,都面临着新的考题和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时代的大潮中找准定位、在新征程的赛道上奋勇争先?答案,就蕴含在“担当”二字之中。今天,我将围绕这一主题,结合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与同志们作一次深入的探讨。
一、强基固本,铸牢“想担当、敢担当”的思想根基
干部干部,“干”字当头。但这个“干”,不是盲目地干、莽撞地干,而是源于内心深处的信仰、源于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强基固本,就是要为我们的“担当”注入强大的思想动力,筑牢我们“想担当、敢担当”的精神堤坝。
(一)深刻领悟“担当”的时代内涵与政治本色。什么是共产党人的担当?简单来说,就是在关键时刻能豁得出来、顶得上去,在平常时候能沉下心来、干得成事,心中始终装着国家的前途和百姓的冷暖。这种担当,是我们党从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淬炼出的政治品格,是我们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路走来的制胜法宝。担当最闪亮的底色,是敢于斗争的非凡胆魄。回望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面对的是一穷二白的家底和气焰嚣张的外部封锁。当战火烧到家门口时,打还是不打?能不能打赢?毛泽东同志以其超凡的战略远见和政治魄力,毅然决断:“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他深刻洞察到,敌人是“钢多气少”,而我们是“钢少气多”。这股“气”,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英雄气,就是共产党人为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挺身而出的担当气。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打出了国威军威,更打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环境。这充分证明,担当,首先是一种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敢于胜利的豪气。担当最深沉的底蕴,是心系天下的为民情怀。北宋名臣范仲淹,一生坎坷,却始终坚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他出身贫寒,早年丧父,饱尝人间疾苦,这段经历让他对百姓的艰难有着切肤之痛。入仕后,他因直言敢谏、触动权贵利益,在短短七年内三遭贬谪。每一次被贬,对他而言都是一次政治上的重挫,但每一次磨难,都让他更加贴近底层、洞悉民情。他没有消沉,反而把被贬之地当作践行理想的战场,所到之处,修水利、办学堂、救灾荒,把抽象的“忧乐”情怀,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惠。范仲淹身上那股愈挫愈勇、为民请命的浩然正气,与我们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精神内核上是高度契合、一脉相承的。从革命先辈“打得一拳开”的斗争精神,到古代先贤“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担当”二字,承载的是对国家民族的无限忠诚,是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这既是历史的昭示,更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政治责任。
(二)精准把握“强基”的实践要求与核心要义。空有担当之心,而无担当之能,则心有余而力不足。强基固本,正是要解决我们“本领恐慌”的问题,确保我们的能力素质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能匹配我们肩负的重任。“强基固本”是干部教育培训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其核心要义在于打牢三个基础。第一,强化理论武装,筑牢信仰之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这一科学理论,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是为了“立根固本”,从中找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当前,我县正处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关键时期。面对产业转型、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一系列复杂课题,我们必须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中保持政治定力,看清方向、抓住本质、找准路径。我县近年来持续开展各类专题培训和党性锻炼工程,例如在2020年就曾举办46期培训班,培训干部达3575人次,目的就是引导广大干部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第二,增强党性修养,筑牢忠诚之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作为事业编制干部,我们同样是党的干部,同样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要始终把对党忠诚摆在首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种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要体现在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县委工作要求的实际行动上。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近年来,我县纪委监委持续从严从实抓好党员干部的纪律教育和廉政教育,举办了多场专题培训,就是要让大家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确保我们的队伍始终纯洁、始终有强大的战斗力。第三,提升履职能力,筑牢本领之基。事业编制干部是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我们的专业能力、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名好医生,能挽救生命、守护健康;一名好老师,能点燃梦想、改变命运;一名农技员,能指导生产、助力增收。因此,强基固本必须聚焦主责主业,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既要向书本学,也要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县委组织部近年来多措并举提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质效,比如创新“课堂+实践”的教学模式,搭建实践交流平台,选派干部到乡村振兴、重大项目一线挂职锻炼,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在火热的实践中增长才干,成为本领域的行家里手。只有业务精湛、本领高强,我们的担当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从“想担当”变为“能担当”。
二、破局攻坚,磨砺“能担当、善担当”的过硬本领
如果说“强基固本”是“练内功”,那么“破局攻坚”就是“上战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我们练就一身本领,不是为了孤芳自赏,而是要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上,冲锋陷阵、建功立业。
(一)在深化改革中破局,锤炼勇于创新的担当锐气
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尤其需要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社会活力。事业单位改革,就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是检验我们担当精神的“试金石”。过去,一些领域存在的“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构臃肿、效率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理顺内外关系,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最大限度地释放发展潜能。这必然会触及一些既有格局和利益,需要我们有“敢啃硬骨头”的勇气。比如,有的地方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大量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将公益性事业单位优化整合,盘活了编制资源,提升了服务效能。近年来,我县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例如,去年,我县积极推行“代建制”确保农房安全的做法,以及“四招”推动新媒体赋能乡村振兴的经验得到了上级推广;探索出的婚恋家庭纠纷“*”闭环化解工作法,被评为全省首批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这些成果充分证明,我县的干部队伍是有改革锐气和创新能力的。下一步,面对事业单位改革的深水区,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志,要主动适应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要立足本单位、本系统实际,深入思考如何优化职能、如何创新管理、如何提升服务,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而不是“评论员”和“旁观者”,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用我们的担当和智慧,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在推动发展中攻坚,扛起服务大局的担当重任
担当作为,最终要靠发展成果来检验。作为*县的一分子,我们的工作不能只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必须胸怀大局、服务大局,把本职工作放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棋盘中去谋划和推进。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必须拿出决战决胜的姿态,全力冲刺,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一是要在服务产业发展上攻坚克难。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我县立足资源禀赋,确立了以肉牛、天麻、罗汉果、茶叶、食用菌等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这些产业要从“有”向“优”、从“大”向“强”转变,离不开在座各位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农业农村系统的同志,要深入田间地头,把最新的种植养殖技术送到农户手中;科技部门的同志,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在精深加工、品牌打造上寻求突破;市场监管和商务部门的同志,要帮助企业拓宽市场渠道,让我们的优质农产品走出*、走向全国。每一项技术难题的攻克,每一个市场渠道的打通,都是一次“攻坚”,都需要我们拿出担当的姿态,主动靠前服务。二是要在推进乡村振兴上攻坚克难。*县作为曾经的脱贫攻坚主战场,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在脱贫攻坚期间,我们整合了巨额资金,实现了5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超过2.4万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并大力推进了“组组通”公路、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我们的中心任务已经转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教育系统的同志,要着力提升农村教育质量,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卫健系统的同志,要建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防止群众因病致贫返贫;文旅部门的同志,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这是一场新的“攻坚战”,需要我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仗接着一仗打。三是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攻坚克难。事业单位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力军。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在对更优质的教育、更可靠的医疗、更丰富的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近年来,我县在民生领域持续发力,比如成功创建了三级甲等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持续开展教育系统各类培训,教师队伍素质不断增强。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我们的公共服务供给还存在一些短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一个一个去研究,一件一件去解决。这正是我们事业编制干部“立新功”最直接、最广阔的舞台。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