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58
发布时间:2025-10-02
“十四五”时期是*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五年。站在2025年岁末的历史节点上,回顾过去,我们砥砺前行,取得了显著成就;展望未来,我们擘画蓝图,满怀信心迎接“十五五”的到来。本报告旨在系统总结“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成效,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及2026年的发展路径,为推动*乡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十四五”时期及2025年工作总结
“十四五”以来,*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人民,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为“十五五”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成效与亮点
(一)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十四五”期间,*乡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立足资源禀赋,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成效显著。截至2025年底,全乡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农业主导产业地位更加巩固。根据“十四五”规划设定的发展目标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将达到5.6亿元,较2020年增长约45%;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将突破19500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0%,成功实现了规划目标。茶叶、烤烟、花椒、中药材、肉牛等“五大主导产业”基地规模持续扩大,形成了“一村一品、多村一业”的产业格局。其中,茶叶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有机认证面积达到8000亩,成功打造“*山”牌高山云雾茶品牌,年产值突破1.8亿元。烤烟产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种植面积稳定在8000亩,通过推广新品种和绿色防控技术,烟叶品质和均价逐年提升,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柱。肉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全乡存栏量达到1.2万头,带动超过500户农户增收,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产业融合发展初见成效。依托万亩茶园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风光,*乡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成功举办了四届“*茶文化旅游节”,吸引游客超过10万人次。“*茶旅一体化示范园”项目一期工程于2024年建成并投入运营,集茶叶采摘体验、茶文化展示、康养民宿于一体,年接待游客能力达3万人次,有效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及农产品销售,实现了“一片叶子”到“一个产业链”的延伸。同时,通过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拓宽了花椒、蜂蜜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2025年线上销售额预计突破1500万元。
市场主体培育取得新进展。“十四五”期间,全乡累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2家,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2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这些市场主体在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和农户带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全乡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通过积极的就业帮扶政策和技能培训,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0余人次,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补充。
(二)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乡容村貌持续改善
*乡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民生、优化发展环境的先手棋,累计投入资金约2.8亿元,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交通网络不断优化。“十四五”期间,完成了乡域内主干道*路的升级改造工程,实现了全乡12个行政村通硬化路率100%。累计实施“组组通”硬化路项目110公里,极大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和农产品运输效率。乡镇客运站于2023年完成标准化改造,新增农村客运班线3条,实现了村村通客车,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水利和能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完成了5个村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受益人口达1.1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95%。实施了3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有效提升了农业灌溉和防汛抗旱能力。完成了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解决了部分偏远村组电压不稳、线路老化等问题,为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丰硕。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累计完成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3500户,普及率达到88%。乡集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于2025年初步建成并开始试运行,日处理能力达1000吨,有效解决了集镇生活污水直排问题。建立健全“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乡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扭转,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