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58
发布时间:2025-10-01
同志们:
大家好!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我们满怀着对新征程的憧憬,迎来了2025年秋季新学期的开启。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学期首次全体教师大会,并由我为大家讲一堂专题党课,主题是“筑牢思想防线·深化作风建设·共育时代新人”。这既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动作,更是我们*学校在新学期扣好立德树人“第一粒扣子”的关键之举。希望通过这次学习,能够引导全体同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振奋精神,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入到新学期的各项工作中去。下面,我将围绕这个主题,从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筑牢思想防线:以理论清醒保证政治坚定,深刻领悟立德树人之“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一个人、一个集体,思想防线一旦出现裂痕,行为的堤坝就可能溃于蚁穴。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思想上的清醒与坚定,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把稳思想之舵,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理论学习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是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曾深刻指出,要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总书记在考察时也强调,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这些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只有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全体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要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要将其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思考如何将党的教育方针不折不扣地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管理中、融入与学生的每一次交流里。不能把理论学习当作软任务,满足于读了几篇文章、听了几次报告,而要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炼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第二,要始终站稳人民教师的政治立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我们的课堂,连接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因此,我们的讲台,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平台,更是传播主流价值观、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窗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面对社会上纷繁复杂的思潮,我们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主动辨析、善于引导,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错误观点和不良思想的侵蚀,确保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每一位教师都要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第三,要将理想信念内化为矢志不渝的教育追求。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作为教师,我们的理想信念,具体体现为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执着热爱。这份追求,不是一时一刻的心血来潮,而是一生一世的价值坚守。它要求我们在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时,能保持“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在面对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时,能坚守“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节操;在面对学生的成长与困惑时,能付出“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真情。我们要时常叩问自己的初心,想一想当初为何选择三尺讲台,看一看自己是否还保有那份对教育事业的赤诚。只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紧密相连,我们的事业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的人生才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二、深化作风建设:以自我革命精神纠治“四风”顽疾,坚决守住清正廉洁之“本”
作风问题无小事,优良的作风是我们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正风肃纪,“四风”问题得到有力遏制,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隐形变异。在教育领域,不良作风的危害尤为严重,它不仅败坏教师队伍形象,更会侵蚀教育的根基,污染纯洁的校园生态。
(一)正视问题,深刻认识“四风”在教育领域的现实表现与危害。过去一年,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我们纪检部门的统计,2024学年,我们围绕“四风”问题开展了3轮专项自查自纠,共梳理出各类问题隐患12个,主要集中在会议文件过多、检查考核过频、工作落实不力等方面。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11项,整改率达到91.7%,制定和完善了相关制度8项。这些成绩值得肯定。但我们绝不能沾沾自喜、盲目乐观。我们必须用“显微镜”审视自身,清醒地看到“四风”问题在我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甚至呈现出新的变种。形式主义方面,有的同志满足于“开会传达、发文落实”,工作停留在“纸上”和“嘴上”,缺乏深入一线、深入师生的实际行动;有的为了应付检查,热衷于“材料美化”“盆景打造”,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精美的PPT、整理厚厚的台账,却忽视了实际效果;有的教学科研活动重形式、轻内容,追求场面上的热闹,忽视了学术的严谨和育人的实效。官僚主义方面,有的中层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对师生反映的问题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习惯于让数据“跑”代替自己“跑”;有的同志习惯于当“甩手掌柜”,工作任务层层下压,责任压力层层递减,缺乏担当精神和攻坚克难的勇气;有的在与家长沟通中,姿态高高在上,缺乏应有的耐心和同理心。享乐主义方面,有的同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教学上满足于“吃老本”,对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缺乏学习热情,职业出现倦怠;有的同志纪律松弛,工作时间看股票、聊微信、办私事,把岗位当成“休闲区”;有的比待遇、比清闲,奋斗精神和奉献意识有所淡化。奢靡之风方面,虽然公款大吃大喝现象基本刹住,但一些隐形变异的问题仍需警惕。比如,巧立名目违规发放津贴补贴,或者在公务活动中超标准接待、铺张浪费;有的教师追求物质享受,在学生和家长面前炫耀名牌,传递了不健康的价值观。这些问题,看似是小节,实则是对我们党的宗旨、对教育事业初心的背离。它损害的是学校的声誉,伤害的是师生的感情,侵蚀的是教育的公平。我们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予以纠正。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