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87
发布时间:2025-09-09
同志们,今天,我们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岁月,既是为了铭记牺牲,更是为了汲取面向未来的磅礴精神力量。这片热土,在抗战史诗中写下了壮丽篇章——延安窑洞的烛光映照着《论持久战》的思想光芒,瓦窑堡会议、洛川会议为全民族抗战指明方向;千里河防线上,三秦儿女以血肉之躯阻挡日寇铁蹄;大后方民众节衣缩食,百余万三秦子弟浴血沙场,数百万难民于此获得庇护。历史档案无声诉说:这片热土不仅是党中央指挥抗战的中枢,更是用牺牲与奉献筑起的民族脊梁。
一、深刻把握抗战精神的时代内涵,筑牢信仰根基。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关头淬炼出的精神丰碑。习近平总书记将其精辟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从《诗经·秦风·无衣》的“与子同袍”,到抗战时期“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的全民动员,家国大义始终是民族血脉中最深沉的力量。抗战档案里那一张张民众缴纳“救国公粮”的清单、一双双赶制军鞋的双手、一次次义无反顾的参军记录,正是这种“为国尽责”情怀在三秦大地上的生动写照。1938年,关中平原遭遇大旱,可仅西安周边就征集军粮1200万斤,农民们说:“咱饿着肚子也要让前线战士吃饱。”渭南县一位叫王淑贤的妇女,把准备给儿子娶媳妇的棉被拆了,带领全村妇女3天赶制出500双军鞋。这些朴素的行动背后,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赤诚担当。中国共产党人冲锋在前,以中流砥柱之姿,将这种爱国情怀升华为争取民族解放的磅礴伟力,这正是我们今天干事创业最需要的精神底色。二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这份气节铸就了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灵魂。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战斗至最后一息,胃里只有未能消化的树皮草根;赵一曼烈士留给幼子的泣血遗书里写着:“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狼牙山五壮士纵身一跃的壮举,无不闪耀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在河防前线,1939年的“碛口保卫战”中,八路军385旅一个连坚守阵地,面对十倍于己的日军,战士们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就用刺刀拼杀,全连120人仅有7人生还,却死死挡住了敌人的进攻。这种“宁死不当亡国奴”的气节,在新时代依然是我们抵御歪风邪气、坚守原则底线的精神脊梁。三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再到抗战中千千万万“冒着敌人炮火前进”的将士,英雄气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面对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中国人民抱定血战到底的决心,展现了“百折不挠、血战到底”的坚韧与豪迈。档案中记录着这样一组数据:陕甘宁边区先后开展了19次大规模扩兵运动,每次都超额完成任务;在“百团大战”中,籍战士占参战兵力的23%,伤亡率却高达31%,因为他们总是冲锋在最前面。这种敢于亮剑、勇于牺牲的气概,正是我们今天攻克改革难关、突破发展瓶颈最需要的精神利刃。四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正是这份“正义必胜、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念,支撑中国军民在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克服武器劣势、物资匮乏与环境险恶,最终赢得胜利。延安窑洞的灯光穿透漫漫长夜,象征着黑暗中永不熄灭的希望之光。1941年,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封锁,“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可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边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仅渡过了难关,更创造了经济奇迹。这种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困境中开辟道路的信念,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实现宏伟目标的精神灯塔。
二、深刻领会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汲取前行伟力。抗战精神绝非尘封的历史记忆,其蕴含的真理力量在新时代愈发彰显,是实现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一是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回望近代,山河破碎源于领导核心的缺失。民族危亡关头,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高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挺立在抗战最前线。从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到开辟敌后战场,从百团大战到战略反攻,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正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强起来”。从全面小康建成到福建舰劈波斩浪,从月球探测到“一带一路”联通世界,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雄辩证明: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传承抗战精神,核心在于坚守党的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复兴伟业行稳致远。二是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深刻昭示:道路决定命运。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救国尝试的失败,反衬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的康庄大道。这条道路立足国情、植根实践,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经济腾飞跃居世界第二,文化繁荣百花齐放,科技突破竞相涌现,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抗战时期,我们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实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早期探索。当时实行的“三三制”政权、减租减息、发展生产等政策,既调动了各阶层积极性,又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征程上荆棘与风险犹在,我们必须以抗战精神中百折不挠的韧劲,坚定“四个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破浪前行。三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抗战时期,党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八路军新四军与人民鱼水情深、并肩作战,这是胜利之本。聂荣臻将军救助日本孤女美穗子的故事,“沂蒙红嫂”用乳汁救治伤员的事迹,无不彰显着军民一家亲的深厚情谊。从延安时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到新时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宣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一脉相承。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风险挑战叠加,更要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像抗战时期那样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汇聚蕴藏在群众中的磅礴智慧与力量,不断解决发展难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四是必须大力弘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抗战的胜利是千千万万杨靖宇、赵尚志式的英雄用斗争换来的。斗争精神是刻入党和人民血脉的基因。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地道战、地雷战展现人民战争的智慧,都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生动体现。面对新征程上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传承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无论是科技创新中的“卡脖子”难题,还是乡村振兴中的深层次矛盾,都需要我们拿出抗战时期那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勇于在改革发展主战场、急难险重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攻坚克难,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三、传承弘扬抗战精神,书写奋楫前行新篇章。档案记得历史,精神烛照未来。让伟大抗战精神在三秦大地焕发新的时代光芒,要求我们:一是深挖红色富矿,强化历史滋养。要扎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持续推进抗战档案的系统性保护、整理与研究。目前,档案馆馆藏抗战时期档案达X万卷,其中不少是首次发现的珍贵文献,如《陕甘宁边区民众抗战动员条例》、《河防战斗日志》等,这些都是鲜活的精神教材。用好专刊等成果,通过档案汇编、编研文章、纪录片等形式,让尘封的档案“活”起来。可以借鉴“情境模拟课堂”的做法,让党员干部在重现的历史场景中感悟精神力量;开展“抗战档案进校园”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讲好抗战中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感人至深的民众奉献故事、高瞻远瞩的党中央在延安运筹帷幄的故事,使历史档案成为滋养初心、淬炼灵魂的生动教材。二是融入发展实践,激发奋进动能。将抗战精神中蕴含的爱国情怀,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建设现代化的责任担当。像抗战时期支援前线那样,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构建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去年,中欧班列开行量突破X列,同比增长X%,正是这种担当精神的生动体现。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转化为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抵制歪风邪气的浩然正气。建立“作风建设负面清单”,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零容忍”,就像当年清除汉奸卖国贼那样坚决彻底。将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攻克改革难关的闯劲韧劲。在科技创新领域,要像突破日军封锁线那样突破技术封锁,聚焦新能源汽车、高端芯片等关键领域,组建“党员攻坚队”,今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X万家。将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转化为锚定目标、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围绕“三个年”活动部署,建立“任务分解—进度跟踪—成效评估”闭环机制,像当年坚持持久战那样,一步一个脚印把蓝图变为现实。三是砥砺初心使命,锻造过硬队伍。将弘扬抗战精神与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紧密结合,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感悟党的初心使命,不断锤炼坚强党性。开展“重走抗战路”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沿着八路军东渡黄河路线、西北野战军转战轨迹实地学习,在行走中感悟初心。学习抗战英烈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建立“双培双带”机制,像当年培养“抗日骨干”那样培养业务能手,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去年全省已有X名业务能手加入党组织。持续加强能力建设,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选派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项目建设前沿挂职锻炼,就像当年派干部深入敌后根据地那样,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借鉴抗战时期“整风运动”经验,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锻造一支与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相适应、与谱写新篇相匹配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同志们,八十年前,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牺牲赢得了民族独立与尊严。今天,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犹在耳畔:“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让我们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从伟大的抗战精神中汲取不竭动力,弘扬爱国情怀,砥砺民族气节,激发英雄气概,坚定必胜信念,解放思想、锐意改革,挺膺担当、奋楫前行,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绽放新的时代光芒!谢谢大家!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