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党课讲稿: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筑牢县域发展“压舱石”

浏览量:80

发布时间:2025-09-03

同志们,根据本次培训计划安排,今天我们围绕“基层治理现代化”主题进行交流研讨。这次研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立足我县发展实际、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切实提升服务群众水平的现实需要。在座的各位同志,是奋战在乡镇、村(社区)一线的党组织书记,是联系服务群众的骨干力量,对基层治理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有着最深切的体会。下面,我结合中央精神和县委工作部署,就如何扎实推进我县基层治理现代化,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从三个方面跟大家探讨交流。

一、深刻认识基层治理现代化在县域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

基层治理绝非虚功,而是事关全县发展大局稳定、发展动能提升、群众满意度高低的坚实根基。我县拥有XX个乡镇、XX个村(社区),XX万人民群众。无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产业项目的培育发展,还是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民生福祉的精准服务,最终都依赖于基层的扎实工作。可以说,基层治理能力强,则全县发展底气足;基层治理能力弱,再好的顶层设计也难以有效落地。一是加强基层治理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根本要求。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引领基层发展的“主心骨”。近年来,我县在脱贫攻坚战中,正是依靠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果业、养殖等产业,实现了XX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在XX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志愿者冲锋在前,筑牢了村(社区)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当前,部分村(社区)党组织仍存在软弱涣散现象,个别书记担当精神不足,面对矛盾回避推诿;少数党员身份意识淡薄,在群众需要时袖手旁观。这些问题不仅损害党群关系,更会侵蚀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首先要建强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引导党员亮身份、作表率、担责任,切实把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这是我们各项事业行稳致远的“定盘星”。二是加强基层治理是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米”的关键环节。县委县政府每年出台多项惠农利民政策,如种粮补贴、危房改造、医保报销等。然而,部分政策在乡镇、村(社区)层面存在宣传不到位、执行不精准、效果打折扣的现象。究其根源,在于基层治理体系未能充分发挥政策“转换器”功能。例如,去年推进“智慧农业”项目,个别乡镇因前期调研不足、技术指导缺位,导致部分设备闲置;而XX镇则通过组织党员包片走访、开展农技培训,不仅使农户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更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增收。这充分说明,基层治理的核心任务不仅在于执行政策,更在于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将上级要求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实惠。只有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惠及民生,县域发展才能少走弯路、提质增效。三是加强基层治理是维护县域安全稳定的坚实屏障。作为农业大县,我县城乡人员流动频繁,各类社会矛盾交织叠加。诸如邻里宅基地纠纷、农民工欠薪问题、村级债务化解等事项,看似琐碎,若处置不当极易引发更大风险。去年XX乡XX村土地流转纠纷事件,若非乡党委及时牵头,整合司法所、村干部和老党员力量成功化解于村内,后果不堪设想。这正是“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治理效能的生动体现。同时,当前我县面临的汛期防汛、森林防火、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风险挑战依然严峻,均需依靠基层力量做好风险研判、源头防控和应急处置。唯有筑牢基层治理的“安全网”,方能保障全县人民安居乐业,为县域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稳定环境。

二、客观总结我县基层治理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县委紧跟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在基层治理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这些变化大家有目共睹。一是治理方式更趋精细高效。过去群众办事“多头跑”的现象显著改善。目前,全县建成XX个乡镇“一站式服务大厅”,村(社区)普遍设立“便民代办点”,社保办理、证明开具等事项实现“家门口”办理。针对农村老年群体就餐难问题,XX镇、XX乡探索开办“幸福食堂”,提供平价营养餐,赢得群众赞誉。“村史馆”“文化广场”等设施建设,既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有力促进了乡风文明。这些举措源于实践、立足需求,体现了“治理围绕群众转”的导向。二是治理体系更加协同顺畅。目前,我县已初步构建“县委统一领导、乡镇(街道)主责落实、村(社区)具体执行、群众广泛参与”的治理格局。在网格化治理方面,全县科学划分XX个网格,由党员骨干担任网格长,统筹网格员、调解员、志愿者等力量,去年成功化解的XX起矛盾纠纷,大部分在网格日常巡查中得以发现和解决。在群众参与方面,各村广泛推行“院落议事会”“乡贤参事会”等机制。例如,XX村通过议事协商方式确定村道硬化方案,村民主动筹资投劳,项目高效完成。实践证明,充分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是破解治理难题的有效途径。三是干部队伍能力持续提升。县委高度重视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在选人用人上,严把入口关,对村党组织书记实行“试用期考核”制度,去年调整的XX名村书记中,XX名经考核留任,确保了人选具备“愿干事、能干事”的素质。在培养锻炼上,实施“分级分类轮训”,内容涵盖党建业务、产业发展、矛盾调解等,如去年组织的“数字化治理培训”,显著提升了村干部运用信息化手段处理群众诉求的效率。当前,我县基层干部队伍整体呈现能扛重担、善解难题的良好面貌,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 点赞 0

  • 收藏 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