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47
发布时间:2025-08-25
同志们: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不是零敲碎打的任务堆砌。进入过渡期收官之年,我们面临的挑战更加多元,工作的关联性、耦合性更强。要打赢这场硬仗,必须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碎片化思维,转向“整体谋划、系统推进”的科学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顶层设计入手,构建起一套权责清晰、运行顺畅、闭环管理的工作体系,用体系的力量确保各项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今天,我重点强调构建“四大体系”。
一、构建一套“动态精准、响应及时的监测帮扶体系”,确保安全底板万无一失。防返贫是我们的底线任务,这个体系是整个工程的“安全预警系统”。其核心是实现从“被动打补丁”到“主动防风险”的转变。一要优化信息模块,实现数据“一网统管”。要彻底打通乡村振兴、民政、医保、人社、教育、残联等部门的数据壁垒,建立全县统一的防返贫监测信息平台。这个平台不仅要有农户的基本信息,更要整合其收入、支出、就业、健康等动态数据。要设定科学的预警阈值,一旦有家庭发生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等情况,系统能自动亮起“红黄灯”,并将预警信息在24小时内精准推送到相关责任人手机上。二要建强执行模块,做到响应“分秒必争”。“哨兵”吹哨后,队伍必须能立刻行动。要健全“县级统筹、乡镇主责、村级落实、干部包保”的四级响应机制。接到预警信息后,村级网格员要在48小时内完成入户核实;乡镇要在72小时内完成风险研判,并启动相应帮扶程序。对共性问题,县级层面要及时出台政策“工具包”,供乡镇调用。整个流程要像工厂的流水线一样,环环相扣,高效运转。三要完善反馈模块,形成管理“闭环运行”。帮扶措施落实了没有?效果怎么样?群众满不满意?必须有反馈。要建立帮扶效果评估和销号制度。风险消除后,不是简单地在系统里点个“完成”,而是要有帮扶责任人、村委会和农户三方签字确认的评估报告。县乡村振兴局要定期对销号案例进行抽查,对假销号、被动销号的严肃追责,确保系统真正形成“监测-预警-响应-处置-反馈”的完整闭环。
二、构建一套“多元融合、链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夯实稳定增收的经济基础。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这个体系是驱动发展的“核心发动机”。其目标是推动我县乡村产业从“星星点点”的盆景,向“连片成景”的风景转变。在横向上,要推动“三链同构”。一是延伸“产业链”。要围绕茶叶、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向上游拓展到良种繁育、有机种植,向下游延伸到精深加工、品牌营销、体验旅游,把附加值更多地留在本地。二是提升“价值链”。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申请地理标志认证,打造“*山茶”“*药谷”等区域公共品牌,提升产品溢价能力。三是完善“利益链”。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通过订单收购、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小农户能嵌入到现代化产业链中,分享增值收益。在纵向上,要推动“三产融合”。要打破一二三产业的界限。农业不再只是种地养殖,要与文化旅游、健康养生深度结合,发展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康养基地。工业要向乡村延伸,建设一批“农字号”的加工车间和“中央厨房”。服务业要拥抱乡村,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乡村物流、田园民宿,让乡村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投资蓝海。在要素上,要推动“三资齐动”。要用好财政“资金”,发挥其杠杆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下乡。要盘活农村闲置的房屋、土地等“资产”,通过流转、入股等方式,让沉睡的资产变成活钱。这个体系的建成,将为我县乡村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