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县司法局2025年上半年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工作情况报告

浏览量:85

发布时间:2025-08-09

2025年上半年,**县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线,以“人民参与、人民受益、人民满意”为导向,聚焦基层治理现代化目标,在多元解纷、普法宣传、队伍建设、平台创新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推动人民参与法治建设从“被动配合”向“主动融入”转变,从“单向管理”向“双向共治”升级。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耕多元解纷“责任田”,架起群众连心桥。基层矛盾纠纷是检验法治建设成效的“晴雨表”。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目标,构建起“党委领导、司法牵头、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大调解格局。年初,局党组牵头制定《**县2025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攻坚行动方案》,将全县12个乡镇(街道)划分为5个片区,由班子成员包片督导,每月开展“下沉式”调研。3月,在走访马市镇清水村时,我们发现部分村民因灌溉水渠权属问题引发争执,矛盾已持续半月。局党组立即联合农业农村局、村委会召开“院坝协商会”,邀请熟悉水利政策的退休干部、村里德高望重的老支书参与调解。调解团队连续3天蹲点走访,翻出1998年土地确权档案,核对历史水系图,组织双方现场勘查水渠现状,最终促成村民签订《水渠共管协议》。这起纠纷的成功化解,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要“把准脉”“开对药”,既要讲法律政策,更要讲乡土人情。为提升调解专业化水平,我们在原有12个乡镇调委会、216个村(社区)调委会基础上,创新组建“三专”调解队伍——即“专业律师库”(吸纳15名县域执业律师轮流坐班)、“行业专家团”(涵盖婚姻家庭、劳动争议、物业纠纷等领域20名业务骨干)、“乡贤调解员”(从老党员、老教师、退役军人中选拔50人)。上半年,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受理矛盾纠纷1236件,成功化解1189件,化解率96.2%,其中“三专”队伍参与调解的案件占比达68%,调解成功率较去年同期提升5.3个百分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工业园区设立“企业矛盾调解工作站”,针对劳资纠纷、合同履约等高频问题,联合工会、人社部门开展“每周一巡诊”,上半年已帮助37家企业解决用工纠纷42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10余万元,相关经验被《**日报》专题报道。

二、打造普法宣传“立体网”,播撒法治种子雨。“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我们始终把普法宣传作为基础性工程,坚持“群众需要什么就普什么,哪里薄弱就补哪里”,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针对农村地区“留守老人多、法治意识薄”的特点,我们创新推出“流动法治课堂”。组织司法所干警、村(居)法律顾问组成“轻骑兵”,带着便携式投影仪、案例手册,深入田间地头、村头巷尾开展宣讲。上半年,共开展“田埂普法”“院坝说法”等活动86场,覆盖群众1.2万人次。在龙塘镇高桥村,我们结合村民关心的“土地流转费拖欠”“赡养义务履行”等问题,用方言编排《法治三句半》,在村文化广场演出时,台下老人纷纷跟着哼唱,一位82岁的王奶奶感慨:“原来法律不是书本上的字,是能护着咱老百姓的‘护身符’!”针对青少年群体,我们打造“沉浸式”普法品牌。联合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开设“法治第二课堂”,通过模拟法庭、法治情景剧、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让青少年“零距离”感受法律威严。5月,在**中学举办的“未成年人保护”主题模拟法庭中,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还原一起校园欺凌案件的审理过程。庭审结束后,参与“扮演”的初二学生小李说:“以前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现在才明白,一句玩笑话可能变成伤害,学法守法要从自己做起。”据统计,上半年全县学校开展法治活动52场,覆盖学生3.8万人次,学生法治知识测试优秀率较去年同期提高12%。我们还注重挖掘本土法治文化资源。依托**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优势,将法治元素融入古街巷、老祠堂改造,在县城中心打造“法治文化公园”,设置法治典故长廊、法律知识灯箱、互动答题装置;在棠浦镇挖掘清代“乡约碑”中的“戒斗、戒讼、戒奢”传统,整理成《古村新约》法治手册发放。这些“接地气”的法治文化载体,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接受法治熏陶,上半年相关阵地累计接待群众15万人次,成为网红“打卡点”。

三、建强基层法治“主力军”,激活治理源动力。法治建设的根基在基层,关键在队伍。我们坚持把“法律明白人”培养作为突破口,着力打造一支“懂法律、知民情、会调解”的基层法治队伍。年初,我们制定《**县“法律明白人”培育提升三年行动(2025-2027)》,明确“每年培养1000名骨干、实现每村至少5名‘法律明白人’”的目标。通过“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考察”相结合的方式,从村(社区)干部、党员、网格员、乡贤中选拔培育对象,建立“一人一档”成长档案。培训内容坚持“实用导向”,既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也教矛盾调解技巧、群众工作方法。上半年,我们联合县委党校举办专题培训班6期,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授课28人次,组织“法律明白人”参与旁听庭审、跟随调解员实践120人次。为激发队伍活力,我们建立“积分制”考核机制。将“法律明白人”参与普法宣传、矛盾调解、法律服务等纳入积分管理,积分与评优评先、项目扶持挂钩。例如,敖山镇的“法律明白人”老张,上半年参与调解邻里纠纷11起,组织普法活动4场,积分排名全镇第一,被评为“县级优秀法律明白人”,并获得5000元“法治建设专项奖励”。这一举措有效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目前全县已培育“法律明白人”5800余人,其中骨干1200人,基本实现“小事有人劝、纠纷有人调、法律有人讲”的目标。此外,我们注重发挥村(居)法律顾问的“参谋”作用。全县186个村(社区)全部配备法律顾问,签订服务协议,明确“每月至少到村1次、每季度开展1次法治讲座、全年办理5件以上法律事务”的服务标准。上半年,法律顾问共解答法律咨询3200余次,参与制定村规民约21份,代理诉讼案件47件,为村集体挽回经济损失180余万元。在锦江镇张家村,法律顾问帮助村民审查土地租赁合同,发现其中“租金递增条款”存在歧义,及时修改后避免了集体损失20余万元,村民们都说:“法律顾问不是‘摆设’,是我们身边的‘法律靠山’。”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