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2025年全市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督导整改及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

浏览量:68

发布时间:2025-07-14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市纪委监委牵头开展的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督导整改及工作推进情况,向市委作一汇报。重点汇报三个方面。前段工作进展、督导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剖析、下步工作打算和建议。

一、闻令而动、强化督导,集中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自中央、省委和市委部署开展集中整治以来,市纪委监委坚决扛起监督专责和协助职责,在市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与各级各部门协同联动,聚焦“校园餐”、殡葬、医保等重点领域,紧盯“6+3”重点整治项目和16件具体实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推动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一)迅速部署,压茬推进督导。一是建强督导体系。第一时间组建由市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带队的*个专项督导组,抽调精干力量,采取“室组地”联动模式,直插县(市、区)和重点部门。同时,指导县(市、区)纪委监委成立相应督导组,形成上下贯通、覆盖全面的督导网络。二是明确督导靶向。制定《督导工作方案》和《问题清单指引》,将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关键环节、风险点位细化为*项具体督导内容,确保督有方向、查有重点。三是创新督导方式。坚持“四不两直”,综合运用“听、查、看、访、谈”多种方式(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查看、随机暗访、个别谈话),特别注重深入基层一线、管理服务窗口、项目现场、群众家中听真话、察实情。截至目前,市县两级督导组已开展督导检查*轮次,覆盖*个县(市、区)、*个市直部门和*个乡镇(街道)。

(二)紧盯问题,推动真改实改。一是建立整改台账。对督导发现的问题、上级交办的问题、信访举报反映的问题、自查自纠暴露的问题,统一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实行“编号登记、销号管理”。目前市级台账纳入问题*个,已督促整改完成*个,整改率*%。二是压实整改责任。严格执行“双签字双背书”制度(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签字背书),明确整改责任主体、措施和时限。对重点难点问题,由市纪委监委领导包案督办、挂牌督办。比如,针对*县“校园餐”食材配送价格虚高问题,由我直接包保,推动县里重新公开招标,引入竞争机制,预计年节约资金*万元,惠及学生*万人。三是强化跟踪问效。建立“督导-反馈-整改-回头看”闭环机制。对已整改问题,适时组织“回头看”,防止反弹回潮;对整改不力、敷衍应付的,及时约谈提醒、通报批评。已开展“回头看”*次,约谈相关责任人*人次。

(三)严查快办,形成有力震慑。一是畅通举报渠道。充分发挥信访举报主渠道作用,在“12388”平台基础上,在基层增设举报信箱、开通“指尖监督”小程序,广泛收集问题线索。整治开展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接收相关信访举报*件次,同比上升*%。二是强化线索处置。建立问题线索专门台账,优先研判、优先处置。特别是对涉及重点领域、性质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线索,实行提级办理、直查直办或指定异地交叉办理,坚决排除干扰。目前,全市共处置相关问题线索*件。三是加大办案力度。坚持“一案双查”,既查当事人违纪违法问题,也查背后的领导责任、监管责任。集中力量查办了一批典型案件。比如。“校园餐”领域。严肃查处了*县教育局原副局长**在食堂外包中收受贿赂、*中心校校长**虚报套取营养餐补助资金等案件*起*人。殡葬领域。深挖彻查了*县殡仪馆原馆长**垄断骨灰盒销售、强制捆绑服务、收受供应商回扣案,以及*镇民政干部**在公益性公墓建设中优亲厚友、违规收费案*起*人。医保领域。成功查办了*民营医院骗取医保基金案,涉及虚构诊疗、挂床住院等,涉案金额*万元,移送司法机关*人,并对监管不力的医保部门*名责任人进行问责。截至目前,全市共立案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件*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人,移送司法机关*人,释放了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四)标本兼治,注重源头防范。一是深化警示教育。选取查处的*起典型案例,拍摄制作警示教育片,编印忏悔录,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场次,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二是推动建章立制。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针对案件暴露出的制度漏洞和监管短板,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份,督促相关部门完善制度*项。例如,推动市教育局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小学食堂管理的实施意见》,市民政局出台《殡葬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市医保局建立《打击欺诈骗保协同联动机制》等。三是强化廉洁文化建设。结合毕节红色文化资源(如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等),开展廉洁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活动,营造崇廉尚洁的社会氛围。

二、深挖细查、正视不足,当前整治工作仍存短板弱项

尽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通过深入督导和案件查办,我们清醒认识到,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当前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一)问题排查不够深入彻底,“上热中温下冷”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县(市、区)和部门对整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仍有差距,压力传导层层递减。有的满足于“文件转发了、会议开了、台账建了”,但在主动深挖细查问题上力度不足,存在“等线索上门”思想。一些基层单位自查自纠流于形式,避重就轻,对深层次矛盾和敏感问题“捂盖子”。例如,在督导中发现,*县对殡葬领域中介垄断问题排查不深,仅停留在规范收费表面;个别乡镇对涉农补贴“一卡通”发放中的“微腐败”问题排查不细。

(二)重点领域顽瘴痼疾犹存,隐形变异问题不容忽视。“校园餐”方面。部分学校食堂外包管理仍不规范,存在“隐形利益输送”;食材采购、验收环节监管仍有漏洞,食品安全风险需持续关注;部分地区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管理使用不够透明。殡葬方面。“黑中介”与部分殡仪馆工作人员内外勾结、抬高服务价格的问题时有发生;部分乡村公益性公墓管理混乱,存在违规销售、乱收费现象。医保方面。欺诈骗保手段更加隐蔽(如“分解住院”、“串换高值药品”);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尤其是个别民营医院)仍是问题高发区;基层医保经办机构监管力量和能力不足。此外,在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管理、惠民惠农补贴发放、集体“三资”监管等领域,“蝇贪蚁腐”风险依然较高。

(三)责任落实仍有薄弱环节,协同联动不够顺畅。一是主体责任压得不实。少数党委(党组)对整治工作重视不够,“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履行不到位,存在“纪委主导、其他部门配合”的误区,未能有效调动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管积极性。二是监管责任履行不到位。部分职能部门存在“重审批轻监管”、“重检查轻处罚”现象,日常监管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未能有效从源头预防问题发生。如*县医保局对定点医疗机构日常巡查流于形式,未能及时发现骗保行为。三是纪法衔接、法法贯通有待加强。在查办涉及刑事犯罪的案件时,纪检监察机关与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机关的协作配合机制仍需优化,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证据转换效率有待提高。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