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县委书记在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贪腐问题专项整治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浏览量:77

发布时间:2025-05-28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贪腐问题专项整治动员部署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基层治理的决策部署,动员全县上下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全面整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的突出问题,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强保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开展专项整治的极端重要性

(一)开展专项整治是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任务。农村集体“三资”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资源,是农民群众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管好用好农村集体资产,让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近年来,我县农村集体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三资”总量已突破XX亿元,但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贪腐问题易发多发等问题依然突出。开展专项整治,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是检验我们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试金石。全县各级党组织必须从捍卫“两个确立”的高度,把专项整治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实抓细。

(二)开展专项整治是回应群众期盼的民生工程。农村集体“三资”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从信访举报和巡察情况看,部分村干部利用职权侵占集体资产、违规发包资源、套取项目资金等问题屡禁不止,有的甚至将集体资金视为“唐僧肉”,想方设法“伸黑手”“捞油水”。据统计,近三年涉及“三资”问题的信访量年均增长42%,某村原支书竟将300亩林地补偿款挪作个人投资,导致村民连续5年未获分红。这些问题严重损害群众利益,侵蚀党群干群关系,群众反映强烈。开展专项整治,就是要以雷霆手段斩断伸向集体“三资”的黑手,让群众看到党委政府维护公平正义的决心,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

(三)开展专项整治是夯实基层基础的固本之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乱象背后,折射出的是基层治理的短板和基层党建的弱化。一些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监督机制形同虚设,给贪腐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如某村“两委”班子长期不团结,导致集体资产家底不清、承包费10年未追缴。开展专项整治,既要“治已病”,更要“治未病”,通过查办案件形成震慑,通过建章立制堵塞漏洞,通过净化生态夯实根基。要实施基层党建“强筋壮骨”工程,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覆盖整顿,建立“三资”管理责任终身追究制,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乡村振兴筑牢组织基础和制度保障。

二、聚焦重点任务,以雷霆手段推动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一)全面清查起底,做到家底清、问题明。要把“三资”底数摸清楚、查明白,作为专项整治的基础性工程。一要“全覆盖”排查。聚焦资金、资产、资源三大领域,对村集体账户资金、固定资产、土地山林、水面滩涂、经营性资产等全面盘点,建立“一村一册”“一项目一档”台账。二要“多维度”核查。综合运用账务审计、实地测量、群众走访等方式,重点查清资金使用是否合规、资产处置是否透明、资源发包是否合法。三要“精准化”分类。对排查出的问题,按照“立即整改、限期整改、长期整改”分类处置,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实行销号管理。

(二)从严查办案件,做到零容忍、强震慑。要坚持“查案件”与“挖根源”相结合,形成“不敢腐”的震慑。一要拓宽线索来源。通过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开展巡察“回头看”等方式,广泛收集问题线索。对近三年信访举报、审计报告、巡察反馈进行“大起底”,梳理一批重点问题线索。二要突出查办重点。紧盯“三类人”:村“两委”主干特别是“一肩挑”人员,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乡镇农经、财政等关键岗位人员;聚焦“三件事”:违规处置集体资产、挪用侵占集体资金、暗箱操作资源发包。三要强化案件攻坚。建立纪委监委牵头、公检法协同、审计财政配合的联合办案机制,对重大案件挂牌督办、提级办理。坚持“一案双查”,既查直接责任,又查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