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49
发布时间:2025-05-24
*同志,男,1998年出生,2020年7月份参加工作,现任某镇一级科员,个人先后荣获优秀共青团员、年度考核先进个人等称号。
一、以学为基,以思破题,在躬身实践中积淀底气。初到乡镇时,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任务和家长里短的村民琐事,该同志迷茫过,困惑过,痛苦过。在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同事的帮助支持下,该同志逐渐意识到:做好基层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学习上,唯有躬身实践、学以致用,方能沉淀自该同志、不断成长。为此,一方面,该同志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公务员法》等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持续更新经济发展、民生服务、乡村振兴、城乡建设等方面的知识储备,致力开阔眼界;另一方面,潜心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做到以学促思,以思促行。在面对“流动党员管理”这一全新课题时,该同志认真研读大量典型案例,结合本地实际拟草流动党员管理办法;访谈部分流动党员及其家属,针对他们反映的子女入学、医保社保报销、返乡就业等问题,联合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登记、政策答疑等便捷咨询服务,让流动党员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加大“双报到”制度的督促落实,推动流动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率从37%提升至89%,实现了流动党员与党组织的双向奔赴。三年多的基层实践,让该同志深刻体悟到:作为年轻干部,只有俯下身、沉下心,在一线经受磨炼、砥砺意志,才能练就担当作为的硬功夫、铁肩膀。
二、以韧克艰,以智破局,在攻坚一线中淬炼担当。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新时代的基层工作,没有“风平浪静”的坦途,只有“爬坡过坎”的征程。2024年,该同志作为征迁战线的一名“新兵”,参与了老旧危房拆除工作。拆迁伊始,该同志们就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老村民冯叔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经过了解,得知此次要拆除的危房是冯叔家的唯一住房,担心无处可住,让冯叔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为此,该同志和同事们多次上门沟通交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将村里闲置的学校作为临时居住点,安排其入住,彻底打消了冯叔的顾虑,最终成功签约。打开了这个突破口,其他几家有类似情况的征迁户也陆续签约,搬进了临时安置点。同时,该同志们利用清明节返乡契机,挨家挨户做好通垸路沿线住户思想工作,仅用时20多天,成功拆除了86栋老旧危房。如今,站在冯秀村焕然一新的垸场中心,眼前刷黑的巷道和宽敞的活动广场,与记忆中泥泞狭窄的巷道形成强烈对比,内心不禁感慨万千:基层是考场,更是战场。作为年轻干部,该同志们当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韧劲,面对矛盾不绕道、遭遇挫折不退缩,在攻坚一线彰显青春担当。
三、以心换心,以行践诺,在惠民暖民中厚植情怀。萤火虽微,愿为其芒。不啻微光,造炬成阳。作为一名基层年轻干部,该同志始终以“脚上粘泥、手上粘土”的务实作风,脚踏实地办好群众的每一件小事,用行动诠释初心使命,以奉献诠释责任担当。在负责医保工作期间,该同志曾经遇到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因银行入账延迟导致医保缴费凭证未能及时生成,致使部分群众住院费用无法及时报销。一时间,群众情绪激动,反响强烈,纷纷指责、质疑村干部。接到村干部的反馈后,该同志第一时间与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及时妥善处理医保报销问题30余起,有效保障了群众权益,化解了干群矛盾,获得感、幸福感油然而生。那一刻,该同志意识到:基层干部的价值,不在办公室的案头,而在群众舒展的眉头,唯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方能在服务民生中书写“无我”境界。
基层三年,是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那些沾满晨露的调研笔记、风雨中加固的防汛堤坝、烈日当头的“赛龙舟”活动值守,都是对奋斗青春的生动注解。展望前路,该同志将在砥砺深耕中奋楫笃行,以实干担当答好新时代的“民生考卷”。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