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2025年全省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浏览量:48

发布时间:2025-05-2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在此次会议上,与大家分享XX市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推进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选贤任能、强基固本、招才引智”为主线,系统谋划、精准施策,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聚焦干部队伍建设,锻造堪当重任的骨干力量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干部队伍是推动地方发展的“关键少数”,是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执行主体”。我市深刻认识到,只有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才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为此,我们紧密围绕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方法,全力打造一支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队伍。

(一)健全考核体系,树立鲜明用人导向

干部考核是干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对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我市坚持把考核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构建起多维度、立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把干部的政治素质、工作实绩考准考实。一是完善考核标准。制定干部考核“两个清单”,明确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责任清单与负面清单,将政治素质、履职能力、工作作风等纳入考核指标体系,细化量化考核内容,确保考核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通过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使考核结果更能真实反映干部的实际表现,为选拔任用干部提供可靠依据。二是创新考核方式。建立年轻干部重要行为纪实制度,对年轻干部在重大任务、重点工作中的表现进行全程记录,形成动态化的考核档案。同时,高质量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采取述职述廉、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全面了解干部的德能勤绩廉情况。近三年来,累计开展干部考核XX次,考核领导班子XX个,考核干部XX人次,有效提升了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三是强化结果运用。坚持把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教育培训等紧密结合,对考核优秀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考核不称职的干部进行调整。通过树立“干得好、考得好、用得好”的鲜明导向,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培养锻炼,提升干部能力素质

干部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我市以提升干部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为重点,实施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全面加强。一是突出政治引领。把政治能力建设摆在干部培养的首位,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教育,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读书班、研讨会等形式,组织干部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近两年来,累计举办政治理论培训班XX期,培训干部XX人次,引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二是加强专业培训。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和需求,创新开展专业化能力培训。围绕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邀请专家学者、行业精英进行授课,组织干部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拓宽干部视野,提升干部履职本领。累计开展专业化能力培训XX期,培训干部XX人次,有效解决了干部“本领恐慌”问题。三是注重实践历练。坚持把实践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完善实践锻炼机制,有计划地选派干部到改革发展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通过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信访维稳、乡村振兴等工作,干部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近三年来,累计选派XX名干部到基层一线实践锻炼,其中XX名干部在实践中表现突出,得到提拔重用。

(三)拓宽选人渠道,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任务。我市坚持把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不断拓宽选人视野,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一是做好试点工作。作为全省唯一年轻干部重要行为纪实试点地区,我市建立健全年轻干部重要行为纪实档案,对年轻干部的成长轨迹进行全程跟踪记录。通过纪实档案,全面了解年轻干部的思想动态、工作表现和发展潜力,为精准识别、科学使用年轻干部提供依据。目前,已建立年轻干部纪实档案XX份,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健全储备机制。建立常态化调研储备机制,通过定期开展干部调研、专项考察等方式,持续发现优秀年轻干部。同时,完善持续发现、动态补充、跟踪培养的长效机制,确保年轻干部队伍源头活水不断。累计发现优秀年轻干部XX名,纳入干部储备库进行重点培养,为干部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加大使用力度。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传统观念,大胆选拔使用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注重优化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推动形成年龄梯次合理、专业优势互补、能力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近三年来,累计提拔使用年轻干部XX名,干部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打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固则大厦坚,地基松则大厦倾。我市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一)建强骨干队伍,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村干部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头雁”,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我市以建强村干部队伍为抓手,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加强动态管理。深入开展村干部队伍现状调研摸底,建立不胜任、不合格村党组织书记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定期考核、群众评议等方式,及时发现和调整不称职的村干部,确保村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累计调整不胜任、不合格村党组织书记XX名,为村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吸引人才返乡。建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信息库,精准掌握人才资源,积极引导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参与村级事务管理。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创业支持等方式,吸引XX名外出人才返乡,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技术。三是强化教育培训。创新村干部培训模式,打造“理论授课+案例解析+现场教学”三位一体培训体系。依托本地红色资源和特色产业,精心设计红色传承、产业发展、文旅融合、乡村治理等主题实训路线,组织村干部开展实地学习和交流研讨。累计举办村干部培训班XX期,培训村干部XX人次,有效提升了村干部的能力素质和服务水平。

(二)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我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一是实施产业提升行动。深入推进“村级产业整县提升行动”,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浆果、棚菜、两牛一猪等特色产业。通过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和技术指导力度,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目前,全市特色产业村达到XX个,特色产业产值年均增长XX%,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二是推广创新发展模式。在全市推广“兴村利民”公司模式,整合农村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公司化运营,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连点成线、全面发展。已有XX个村成立“兴村利民”公司,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长XX%,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三是培育产业发展人才。开展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行动,通过集中培训、导师帮带、现场教学等方式,培育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产业发展实用人才。累计培育“头雁”人才XX名,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推进共建共享,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我市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的作用,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一是优化服务阵地。加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落实职责上墙、制度上墙,优化功能布局,完善配套设施。通过组织开展歌舞、棋牌、球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民服务的温馨家园。全市XX个党群服务中心年均开展各类活动XX场次,服务群众XX万人次。二是创新治理机制。落实社区“大党委”机制,用好“三张清单”,构建网格党小组“党建+为民服务”模式。通过整合辖区内的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推动社区基层治理走深走实。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XX件,群众满意度达XX%。三是推动力量下沉。持续推动机关党组织、党员下沉社区开展“党建联谊、携手共建”活动,组织党员参与环境整治、调解纠纷、法律援助、爱心医疗、科普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XX次,参与党员XX人次,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