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浏览量:79

发布时间:2025-05-19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强省建设的决策部署,系统总结教育工作成效,分析短板弱项,明确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动员全市上下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世界名城、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坚实支撑。

刚才,市教体局局长汇报了我市近年来教育事业发展工作开展整体情况,讲的很全面,很具体,*市长就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也讲了很好的意见,讲的很实,内容也很深刻,大家会后要严格执行,为做好这项工作,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扛起使命担当,锚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年来,市教育局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嘱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市教育事业呈现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成效显著。2024年新建成中小学、幼儿园96所,新增学位10.09万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省级评估通过率达100%,西部区县教育公共服务“新四项工程”实现农村学校跨区域教共体全覆盖,杭高临平学校、杭二中富春学校等优质资源持续向县域延伸。

(二)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走深走实。中职学校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14金12银6铜,职普融通试点覆盖余杭、临平等4个区县,校企联合培养的“工学交替”“订单培养”模式深度对接智能物联、生物医药等五大产业生态圈。

(三)高等教育创新动能加速释放。西湖大学、北航杭研院等平台新增博士点*个,杭师大、浙大城院1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市属高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成果获中央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2.57亿元。四是教师队伍活力持续激发。率先设立“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项绩效奖励”,培育“杭派名师”*人,教师待遇全面落实“高于公务员”要求,7名教师获评“全国模范教师”等国字号荣誉。但同时,对标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期盼,我市仍存在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职业教育适应性不足等问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举措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聚焦关键领域,全力打造教育强市标杆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总目标,重点推进以下任务:

(一)以优质均衡为主线,夯实基础教育根基。学前教育方面,全面落实《*市发展学前教育第四轮行动计划(2024—2028年)》,到2028年实现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85%以上,推进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五同步”建设,全域推行“长幼随学”“数智化招生”,打造暑期托管“*模式”。义务教育方面,深化“阳光招生”经验全国推广成果,实施西部区县教育公共服务提升行动,推动优质高中与县中结对帮扶全覆盖,探索“名校集团化”“城乡教共体”深度融合,确保2028年义务教育段学校“午休躺睡”工程全域覆盖。特殊教育方面,推进独立公办特殊教育幼儿园建设,2024年起户籍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比例稳定在90%以上,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体系。

(二)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构建人才培养新格局。高等教育要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支持市属高校争创“双一流”学科,深化与西湖大学、北航杭研院等平台的联合培养机制,新增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专业*个,打造“高校+企业+实验室”协同创新联合体。职业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国家试点,推广钱塘科学城“政企校协同”模式,建设42家现代产业学院、250个实训基地,推动中高职一体化专业增至*个,探索“数智空间设计”等校企联合培养新路径。基础教育要实施科技创新人才“育苗计划”,依托西湖大学、阿里云等实践基地,开发AI编程、虚拟仿真等课程,每年组织千场科技竞赛与科普活动,培养“未来科学家”梯队。

(三)以队伍建设为核心,筑牢教育发展基石。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完善负面清单制度,严查有偿补课等行为,开展“教育家精神”大讨论,五年内培育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名。二是优化教师成长体系,实施分层分类培训,推动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提升至85%,中级职称比例达40%,探索“卓越园长”“骨干教师”专项培养计划。三是保障待遇与权益,落实教师工资动态增长机制,新增教师公寓*套,健全合同制教师职称评定、社保缴纳等政策,确保教师职业吸引力持续增强。

(四)以数字赋能为抓手,重塑教育生态体系。一是升级“城市大脑·智慧教育”平台,开发AI教学助手、VR虚拟实训等场景,推动*所学校建成省级“未来校园”。二是推进优质资源共享,打造“云上名校”*所,开放名师课程*门,实现城乡学校“一课双师”常态化。三是深化教育治理改革,推广“校安一件事”数字化平台,强化校园安全、财务监管全流程闭环管理,构建“数智化”教育治理新格局。

三、强化协同保障,凝聚教育高质量发展合力

(一)压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将教育考核纳入领导干部述职评议,建立定期督查通报机制,确保西部区县教育补短提升、教师待遇保障等政策落地见效。

(二)构建全社会协同育人生态。发挥家校社共育联盟作用,建设家长学校*所,联动企业、文体场馆共建实践基地,深化“淘活动”等校外素质教育平台,打造“第二课堂”*样板。

(三)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每年评选“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设立教师荣誉礼遇基金,在城市地标开展“为教师亮灯”活动,让教师成为最受尊崇的职业。

同志们,教育关乎城市未来、牵系万家幸福。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目标、实干争先,奋力谱写*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为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散会!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