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市财政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浏览量:45

发布时间:2025-05-13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财政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聚焦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主线,创新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聚力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上半年财政运行呈现收入稳中有进、支出精准发力、改革纵深推进、风险总体可控的良好态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财政保障。

一、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构建稳增长财政矩阵,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一是多措并举夯实财政基本盘。深化财政收入全周期管理模式,创新建立三维度增收机制:强化税收协同共治。组建财税大数据分析中心,建立重点税源动态监测系统,开展跨部门联合治税专项行动,重点加强矿业权出让、存量资产盘活等领域的税费征管。拓展非税增收空间。率先建立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创新实施特许经营权+资源开发权组合出让模式,上半年矿产资源配置专项收入同比增长28%。争取上级支持突破。构建“专班+专员+专策”的转移支付争取机制,成功争取老工业基地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专项补助资金,上半年中央下达补助资金2618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实施紧平衡财政策略成效显著。创新推出“四严控四强化”支出管理法:严控一般性支出,市级部门公用经费统一压减10%;严控非急需项目,暂停审批新增楼堂馆所项目23个;严控预算追加,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严控资金沉淀,开展存量资金清理专项行动。同时强化重点保障、强化绩效约束、强化动态监控、强化标准建设,上半年全市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3.6%,盘活存量资金57亿元。二是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设立200亿元新质生产力发展基金,构建1+N产业支持体系。重点支持领域包括:数字经济发展基金投入1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20亿元,落地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28个;产业链升级专项资金安排7.5亿元,建立链长+链主+链创协同机制,培育16条重点产业链;设立首期5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特别针对通航产业实施三个一工程:组建一个产业研究院、建设一个实训基地、打造一个应用场景示范区,年投入强度提升至5亿元。三是重大项目保障提质增效。创新重大项目双轮驱动保障机制:一方面建立200亿元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库,实行即报即审即拨绿色通道,雄忻高铁等重点项目资金到位率100%;另一方面创设50亿元PPP项目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680亿元投入生态环保等领域。重点工程保障方面,一泓清水入黄河项目创新生态价值转化融资模式,通过EOD模式融资120亿元;太原武宿机场三期改扩建项目运用专项债+REITs组合融资,成为全国交通枢纽建设典范。

(二)织密民生保障网络,绘就幸福城市底色。一是民生投入持续加力。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80%以上,重点实施七大民生提升工程:教育均衡工程投入71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58所;医疗提质工程安排15亿元,建成3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养老普惠工程投入12亿元,实现社区养老服务站全覆盖;住房保障工程拨付34亿元,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20万平方米;就业促进工程支出19亿元,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文化惠民工程投入8亿元,实现城市书房街道全覆盖;乡村振兴工程安排33亿元,创建省级示范村120个。二是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构建三支柱社会保障体系:第一支柱夯实基本保障,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九连涨,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月188元;第二支柱发展补充保险,试点财政补贴型商业健康保险,覆盖65万群众;第三支柱创新个人养老账户,财政给予税收递延优惠。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提高20%,建立支出型贫困家庭临时救助基金。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