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市政法委书记在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浏览量:82

发布时间:2025-05-12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工作要求,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刚才,我们实地观摩了**区、**街道、**社区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成果,相关单位作了交流发言,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综治中心作为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平台,其规范化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治理效能的发挥。近年来,我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突破口,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市综治中心建设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对此,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深刻领会上级精神,把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政治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中央政法委多次召开会议,对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出具体部署,要求以综治中心为枢纽,整合基层社会治理资源,构建“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省委、市委也相继出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到100%”的目标任务。这些重要部署,为我们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二)准确把握形势任务,认清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现实需求。当前,我市正处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类矛盾风险交织叠加,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从信访形势看,今年以来,全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但征地拆迁、劳动社保、房地产等领域矛盾纠纷仍占较大比重,群体性事件风险依然存在。从治安形势看,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新型犯罪多发高发,传统盗抢骗案件占比仍居高位,公共安全风险不容忽视。从基层基础看,部分乡镇(街道)综治中心阵地建设滞后,功能定位不清晰,作用发挥不明显,与“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面对这些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加快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三)聚焦解决突出问题,明确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努力方向。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着力解决制约综治中心作用发挥的突出问题。一要解决“阵地不规范”的问题。部分综治中心场所面积不达标,功能布局不合理,标识标牌不统一,影响了综治中心的形象和权威。二要解决“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部分综治中心运行机制不完善,部门协作不顺畅,矛盾纠纷化解“中梗阻”现象依然存在。三要解决“保障不到位”的问题。部分地方对综治中心建设重视不够,经费保障不足,人员配备不齐,影响了综治中心的正常运转。四要解决“作用不突出”的问题。部分综治中心功能定位不清晰,服务群众不深入,矛盾纠纷化解率不高,群众满意度偏低。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取得实效。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全力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质增效

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必须紧扣“规范化、实战化、智能化”目标要求,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两手抓,推动综治中心建设全面达标、全面过硬。

(一)聚焦“规范化”,在阵地建设上实现新突破。阵地建设是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一要规范场所建设。严格按照“一厅五室”标准,即群众接待厅、矛盾纠纷调处室、网格化管理室、心理咨询室、监控研判室、社会工作室,统一规划建设综治中心。市级综治中心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县级不低于500平方米,乡级不低于200平方米,村级要整合现有资源,实现“一站式”服务。二要规范标识标牌。统一综治中心标识标牌样式,在显著位置悬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牌匾,规范设置功能室标识牌、工作制度牌、流程图等,做到标识醒目、制度上墙、流程公开。三要规范功能布局。按照“前台+后台”模式,合理划分服务区域,前台设置综合受理窗口,实行“一窗受理、分类转办”;后台设置功能室,实现矛盾纠纷调处、网格化管理、心理咨询等功能集成。四要规范装备配备。按照“实用、管用、够用”的原则,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安防设备、信息化设备,满足日常办公、服务群众、应急处置等需要。

(二)聚焦“实战化”,在运行机制上实现新提升。运行机制是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关键。一要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整合法院、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力量,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实行“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坚持日常排查、专项排查、重点排查相结合,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健全矛盾纠纷分级调处机制,按照“简单纠纷当场办、一般纠纷限时办、复杂纠纷联合办、疑难纠纷提级办”的原则,实行“红黄蓝”三级预警,确保矛盾纠纷及时化解。二要健全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优化网格划分,科学设置网格,配齐配强网格员队伍,明确网格员职责,建立“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工作机制,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三要健全心理服务疏导机制。依托综治中心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心理疏导、心理危机干预等服务,预防和减少极端事件发生。四要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引导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平安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综治中心工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