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关于创新推行“上门问事、下沉议事、一线办事”工作机制的实施情况报告

浏览量:72

发布时间:2025-05-09

为防止和克服镇(街道)干部“机关化”倾向,解决有的干部不深入群众、不会做群众工作问题,去年以来,XX市创新推行“上门问事、下沉议事、一线办事”工作机制,干部一个一个全部下去,一户一户上门攀亲,一村一村解剖麻雀,一轮一轮攻坚突破。截至目前,全市88个镇(街道)共走访1812个村(社区)、66.3万户,解决问题1.8万个,帮助谋划指导村级发展项目2900余个,发现储备后备力量2700余人,实现了凝聚服务群众、培养锻炼干部、推动落实工作、夯实基层基础、助力乡村善治的有机统一。相关做法入选全国2024年度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一、谋群众福祉“上门问事”:全员参与、全面走访,“走心”更“走亲”

镇(街道)干部主动走到群众中去,有事帮办促成、无事交心联心,始终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

(一)坚持“送政策、送服务”与“问需求、问建议”相结合

走访干部以面对面“拉家常”的方式,用“大白话”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给群众,重点宣讲乡村振兴、医保社保、教育“双减”等惠民政策。询问群众在居住环境、看病就医、教育养老等方面的需求和难题,听取他们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建立“一户一档”民情台账,做到重点户头清、家庭情况清、急难问题清,全面掌握“民情账”。例如,XX镇干部在走访中发现32户困难家庭存在冬季取暖难题,及时协调煤炭供应并落实取暖补贴,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二)坚持“集中走”与“常态走”相结合

以镇(街道)为单位,党(工)委书记带头,全体机关干部参与,分组分批走村入户。一般每2周左右走访一个村,每周固定1天为集中走访日,确保走访覆盖率和实效性。坚持先难后易、逐村进行,一般一年之内覆盖一遍。常态化开展包村走访,每村分配包村干部1—2人,分工负责、包户到人,实现“走访不断线、联系常态化”。XX街道建立“走访考勤打卡”制度,通过GPS定位和影像记录,确保干部真走访、访真情。

(三)坚持“全面走”与“重点走”相结合

由“村村到”升级为“户户到”,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每户“沉浸式”走访不少于20分钟,深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在城市社区,干部每个网格随机走访不少于20户,其余由网格员、楼长、单元长兜底走访,构建“干部+基层力量”协同走访体系。镇(街道)班子成员带头走访困难户、伤残户、军烈属、征迁户等重点群体,累计走访特殊群体5.2万户,解决个性化问题8700余件。

(四)坚持“走上门”与“走进心”相结合

通过一起干农活、陪孤寡老人聊天、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帮生病群众联系医生等方式拉近与群众距离,以带餐或付费等形式与群众同吃一餐,用“烟火气”换“真心换”。XX镇干部在走访中帮助果农采摘销售苹果3万斤,协调电商平台开设“助农专区”,带动户均增收5000元。有的群众谈到,“感觉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有点啥事都愿意和他们说道说道。”

二、为村居赋能“下沉议事”:全面体检查病灶,集中会诊开药方

工作中,坚持眼睛向下、关口前移,探索将镇(街道)党政联席会下沉到村召开,投入充足时间精力,专题、具体研究每个村的工作,逐村突破提升。

(一)“分头找+碰头议”,掌握真实村情

走访小组先分头走访农户、企业、合作社,发现问题、收集意见建议,再在会前统一梳理汇总,形成问题建议清单。除初次走访外,一般不允许村干部陪同,确保镇(街道)干部能听到群众的真实看法,了解上级政策在村的真正落实情况,有效解决“村干部报喜不报忧”“党委政府信息不对称”等问题。XX镇在XX村走访中,直接从群众口中了解到农田灌溉设施老化问题,现场办公协调资金120万元实施管网改造。

(二)“看现场+听汇报”,激励村干部干事

联席会前,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开展现场观摩,实地查看村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产业项目建设等工作现场,感受村庄发展氛围势头。会上,村“两委”成员依次汇报重点工作进展,党(工)委书记逐一点评,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激励他们干事创业,以镇带村形成良性互动。XX街道在XX社区观摩中,对老旧小区改造进度滞后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倒逼社区班子增派力量、倒排工期,提前15天完成改造任务。

(三)“帮谋划+助解难”,为村班子减负

会上重点研究解决走访发现问题和村里重点工程推进、民生项目实施、乡村社会治理中遇到的难题,吸收离任村干部、后备力量、村民代表等代表参加,群策群力、因村制宜帮着想办法、出实招。例如,针对XX村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问题,镇党委协调引入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冷藏保鲜库,帮助完善“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预计村集体年收入增加20万元。同时,建立“问题台账—责任清单—销号管理”机制,减轻村班子负担。

(四)“沉下去+走上前”,打造“流动式、服务型”党委政府

将镇(街道)党政联席会议开到村务中心、田间地头、项目一线、问题现场,对问题当场讨论、当场研判、当场解决,减少中间反复对接沟通的中间环节,提高办事效率。XX镇在XX村召开联席会时,现场协调自然资源、交通等部门,解决10亩产业用地指标和道路拓宽审批问题,推动乡村旅游项目提前落地。

三、促镇域发展“一线办事”:聚合力靠前攻坚,建机制以走促干

在镇街层面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关键是改进干部作风,解决镇(街道)干部“下不去”“办不了”“走过场”等问题。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