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党课讲稿: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奋力谱写全市交通运输系统作风建设新篇章

浏览量:62

发布时间:2025-05-02

同志们: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作风建设是党的生命线,关乎事业兴衰成败。XX市交通运输局作为服务民生的“先行官”、城市发展的“大动脉”,肩负着“人民交通为人民”的神圣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指南针”,以“学查改”贯通发力为“方法论”,紧扣交通领域“建设、管理、服务”核心职能,筑牢作风建设“压舱石”,让清风正气浸润交通运输各环节,为XX交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作风保障。今天,我们齐聚于此,就是要从思想深处拧紧螺丝、上紧发条,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久久为功的毅力,推动全局作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鉴往知来,在“学”思践悟中筑牢信仰之基

(一)学党章党规,明纪律红线。“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党章党规是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是作风建设的“度量衡”。全局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党章党规作为必修课,逐条逐句研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党内法规,深刻领会“六个严禁”“八个坚持”等核心要求,精准把握“严禁违规收送礼品礼金”“严格控制公务接待标准”等具体规定,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将纪律规矩融入交通项目审批、资金管理、工程建设等日常工作,建立“纪律清单”制度,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让纪律刚性约束成为交通工作的“铁律”。

(二)学党的历史,悟宗旨初心。“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作风建设史。从长征路上“半条棉被”的鱼水深情,到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务实举措,无不彰显着党的为民本色。我们要深入学习党在不同时期加强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肃纪的显著成效,从“延安整风”的精神洗礼中汲取力量,从“八项规定”的破题开局中感悟担当。要结合交通工作实际,开展“作风建设历史经验专题研讨”,将“为人民管好路、为群众服好务”的宗旨意识贯穿于公交线网优化、地铁运营服务、农村公路建设等民生工程全过程,让学习成果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

(三)学创新理论,强思想武装。“理论清醒,政治才能坚定;思想自觉,行动才能有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金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是我们的“航向标”。全局党员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关于作风建设的篇章,深刻领会“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政治判断,准确把握“抓常、抓细、抓长”的实践要求。要聚焦交通领域“数字化改革”“绿色交通发展”“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等重点任务,分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建立“理论学习+业务研讨”双轨机制,每月开展“交通作风建设论坛”,推动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创新理论指导交通领域作风建设实践,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XX交通系统落地生根。

二、见微知著,在“查”找问题中找准作风之弊

(一)查贯彻落实之“松”,纠责任履行之“软”。“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要聚焦交通项目建设、行业监管等重点领域,深入查找是否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在项目审批环节,严查是否存在“体外循环”“变相审批”等违规行为;在资金使用方面,严查是否存在“截留挪用”“虚报冒领”等违纪现象;在行业管理层面,严查是否存在“监管缺位”“执法不严”等失职问题。要建立“穿透式”监督机制,通过跨部门联合督查、引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体检”,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在交通领域政令畅通、落地见效。

(二)查形式主义之“虚”,纠官僚主义之“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作风建设的大敌。在交通系统,要重点整治“文山会海”反弹回潮问题,严格控制文件篇幅和会议时长,推行“无会周”“调研式办公”等制度;坚决纠治“过度留痕”现象,减少不必要的台账资料和报表填报,让干部把更多精力放在抓落实上。要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问题,查究窗口单位是否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现象,是否存在“推诿扯皮”“踢皮球”等不作为问题。通过开展“作风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销号管理”闭环机制,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三)查享乐奢靡之“隐”,纠违规违纪之“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具有隐蔽性、顽固性。在交通领域,要重点关注公务用车管理、公务接待等关键环节,严查“公车私用”“私车公养”等变异问题,规范公务用车使用审批和油耗监控;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标准,禁止“超规格接待”“隐形吃请”,建立“公务接待电子台账”,实现全过程可追溯。要加强对交通系统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关注其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对违规收送电子红包、通过快递送礼等新型腐败现象,运用大数据分析、电子发票监管等技术手段,精准发现问题线索,做到露头就打、绝不姑息。

(四)查群众利益之“损”,纠微腐败之“患”。“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直接损害党的形象。在农村公路建设、公交补贴发放、出租车管理等领域,要严查“优亲厚友”“暗箱操作”“吃拿卡要”等“微腐败”问题。建立“交通惠民资金监管平台”,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公交运营补贴等实行全流程数字化监管,实时预警资金异常流动;开展“执法领域专项整治”,规范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行为,坚决杜绝“选择性执法”“人情执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设立“作风问题举报专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以实际行动维护群众利益。

(五)查思想认识之“偏”,纠错误倾向之“误”。“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的“速胜论”“无望论”“有害论”等错误倾向,严重影响作风建设成效。在交通系统,要通过开展“作风建设大讨论”,引导干部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要破除“速胜论”,让干部明白“四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必须常抓不懈;纠正“无望论”,用交通领域作风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鼓舞士气,增强干部整治作风的信心;批驳“有害论”,让干部深刻认识到严管就是厚爱,只有纪律严明才能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价值观,从思想根源上铲除错误倾向的滋生土壤。

三、标本兼治,在“改”立并举中彰显担当之为

(一)自查自改,刀刃向内“照镜子”。“人贵有自知之明。”全局党员干部要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自觉,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对照交通行业作风建设问题清单,主动开展“作风大体检”。领导班子要带头查摆问题,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进行深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普通党员干部要结合岗位职责,撰写“作风剖析材料”,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建立“整改承诺公示”制度,将整改情况在全局范围内公开,接受干部群众监督,确保自查自改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二)立查立改,雷厉风行“动真格”。“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对查摆出的问题,要坚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原则。针对群众反映的公交站点设置不合理问题,要在1个月内完成全市公交站点优化调研,3个月内调整到位;对交通执法中存在的自由裁量权过大问题,要立即制定《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裁量基准》,规范执法行为。要建立“问题整改督办机制”,对重点问题实行“挂牌督办”,定期通报整改进展情况,对整改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约谈问责。通过立查立改,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三)制度固改,建章立制“筑堤坝”。“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作风建设长效化必须靠制度保障。要针对查摆出的共性问题,深入分析制度漏洞,建立健全交通领域作风建设制度体系。在项目管理方面,完善《XX市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廉政风险防控办法》,加强对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等关键环节的监督;在财务管理方面,制定《XX市交通运输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审批和使用流程;在干部考核方面,将作风建设纳入公务员年度考核、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评体系,建立“作风建设负面清单”,实行“一票否决”。要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开展“制度执行年”活动,确保制度刚性运行,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良好局面。

  • 点赞 0

  • 收藏 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