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文旅局长在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会精神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浏览量:114

发布时间:2025-11-18

同志们:

根据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安排,我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文化和旅游工作实际,作个交流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其中,就“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重要部署,这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推动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作为文旅部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就是要深刻把握文化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为**市经济社会发展赋能添彩。

一、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新时代文化旅游工作的重大使命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文化和旅游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在新的发展阶段,文旅工作的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

一是文旅融合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城市精神的根脉。旅游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通过旅游,可以让静态的文化资源“活”起来,让游客在山水之间感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我们必须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让文化遗产在有效保护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是文旅融合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旅游业是典型的综合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发展旅游业,不仅能直接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行业,还能促进消费、扩大就业、赋能乡村振兴。据测算,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8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1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升至6.5%。实践证明,文旅产业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贯彻落实全会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精神,就必须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消费扩容升级。

三是文旅融合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现实需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新特点。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观光游,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体验、情感共鸣和自我提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我们必须顺应这一趋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出更多有内涵、有特色、有品位的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二、守正创新,全力推动**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市文旅局将聚焦主责主业,坚持项目带动、创新驱动、品牌拉动,奋力开创文旅融合发展新局面。

第一,深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筑牢“根”与“魂”。一是加强系统性保护。全面完成全市文物资源普查,建立健全文物资源数据库。推进**古城墙、**古建筑群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让珍贵遗产代代相传。二是推动创造性转化。实施“文物+”战略,支持博物馆、纪念馆开发系列文创产品,让文物“走出”展柜。我们将重点打造“**博物馆奇妙夜”等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与历史对话。三是促进创新性发展。将非遗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开发,打造一批集展示、体验、销售于一体的非遗工坊、非遗传习所。支持**戏曲、**民歌等传统艺术走进景区、走进街区,让游客感受活态文化的魅力。

第二,优化文旅产品供给,做强“业”与“态”。一是打造核心吸引物。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集中力量打造**山水文化旅游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一批具有强大市场号召力的核心景区和度假区,形成我市文旅发展的“引爆点”。二是培育融合新业态。大力发展康养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数字文旅等新业态。支持利用旧厂房、旧街区改造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特色文化街区。加快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基地”项目建设,运用VR/AR、元宇宙等技术,开发线上演艺、数字艺术展览等新产品。三是激活乡村旅游。深入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依托我市的田园风光、乡土文化,差异化打造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精品民宿和特色农庄。通过“后备箱工程”,带动农副产品销售,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点赞 0

  • 收藏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