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2025年县教育局项目推进滞后问题整改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浏览量:50

发布时间:2025-10-22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一个紧急且至关重要的会议——*县教育局项目推进滞后问题整改推进会议。会议的主题,大家已经非常清楚,就是针对*党作风办〔2025〕10号通报文件,就我局牵头负责的“*县中小学生活用房建设项目”和“*县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提升工程”两个项目推进严重滞后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全面部署、强力整改。

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这份措辞严厉的通报文件。可以说,这份通报像一记警钟,更像一剂猛药,敲在我们每一位与教育项目建设相关同志的心上,让我们深感不安、如坐针毡。它指出的问题一针见血、切中要害,充分暴露了我们在项目管理、责任落实、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漏洞。对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回避,更不能有丝毫辩解,必须以最诚恳的态度全盘认领、深刻检讨,以最坚决的行动彻底整改、迎头赶上。这两个项目,一个是关乎我县偏远地区教师“安居”和寄宿学生“乐学”的民生工程,一个是决定我县教育未来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工程。项目滞后,拖延的不仅仅是工程进度,更是对我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承诺,辜负了县委、县政府的重托和全县人民的殷切期盼。因此,今天的会议,既是一次问题通报的“警示会”,更是一次背水一战的“动员会”和“部署会”。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问题,深挖根源,以刮骨疗毒的勇气进行思想上的深刻检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项目推进之所以陷入当前如此被动的局面,绝非偶然。我们必须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浅层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思想深处、机制里层、作风底层去挖掘问题的根源症结。

第一,思想认识的“偏差”,导致行动落实的“温差”。项目建设的“进度条”迟迟不动,根源在于思想认识的“发动机”马力不足。一些同志,包括我们在座的部分局机关干部和合作单位的负责人,没有从政治高度和民生大局上充分认识这两个项目的重要性、紧迫性。思想上存在麻痹松懈,认为这只是普通的工程建设,没有将其视为必须完成的“军令状”。比如,“*县中小学生活用房建设项目”,涉及*镇、*乡等地的12所中小学,总计480套教师周转房及学生宿舍单元,总投资达7000余万元,这是稳定教师队伍、解决学生后顾之忧的“安心工程”。而“*县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提升工程”,涉及全县50所学校的智慧教室建设、校园网络升级和数据中心构建,预算达5500万元,这是推动教育模式变革、实现教育公平的“未来工程”。如此重要的项目,在我们一些同志眼中,却成了“慢慢来”的常规工作,缺乏“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这是最值得我们警醒和反思的。

第二,统筹协调的“堵点”,造成联动机制的“断点”。教育项目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设计、招标、施工、监理、财政、自然资源等多个环节和单位,需要高效地统筹协调。但从这两个项目的推进过程来看,我们的统筹协调机制显然是失灵的。教育局作为项目业主单位,在发挥“总枢纽”作用上存在明显不足,未能有效建立起一个权责清晰、沟通顺畅、协作紧密的联动平台。各参与方,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往往各自为战,信息壁垒高筑,形成了“信息孤岛”。一些本应在第一时间协商解决的问题,比如设计图纸的微调、施工材料的确认、现场环境的清障等,却因为沟通不畅、层层请示,变成了“马拉松式”的审批流程。这种低效的协调模式,导致了严重的内耗,让宝贵的时间在无休止地等待和推诿中白白流逝。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常态化的联席会议制度和问题会商机制。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