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2025年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生态环保问题整改会议上的讲话

浏览量:53

发布时间:2025-10-22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同时也是一次问题整改的调度会、工作推进的加压会,主题十分明确,任务也十分紧迫。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上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指示精神,直面当前我县在生态环保和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两个领域的严峻挑战,全面通报上级检查督查反馈的问题、*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进展,以及“群腐”专项整治工作的现状,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攻坚任务。

刚才,相关同志通报了有关情况,问题摆得比较清楚,数据也比较翔实。总的来看,成绩不容高估,形势不容乐观,任务不容懈怠。生态环保和反腐倡风,一个是关乎我县长远发展的“生命线”,一个是关乎执政根基的“民心工程”,两项工作都是必须坚决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都是不容有失的底线任务。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正视问题差距,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扛起整改攻坚的政治担当

生态环保问题,本质上是发展方式问题、民生福祉问题,但归根结底,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看似“小事小节”,实则侵蚀的是党的执政根基,伤害的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抓好这两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第一,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抓好生态环保整改是践行“两个维护”的试金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求我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上级党委、政府也就此下发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和实施方案,要求各地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制度、最有力的措施抓好落实。然而,从上级督查反馈的情况看,从我们自身排查的问题看,我县的一些单位和干部在思想认识上仍然存在温差、在工作落实上仍然存在落差。有的对环保政策学习不深、研究不透,认为是“软任务”,可以缓一缓;有的在项目引进和发展规划中,依然存在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的惯性思维;有的在问题整改上,满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长远谋划。特别是*湖的治理问题,这不仅是*县的一张生态名片,更是检验我们治理能力和执政水平的一面镜子。虽然我们启动综合治理已近一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今年9月,已完工项目13个,在建项目8个,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水质改善的拐点尚未真正到来,距离2026年总磷降至0.11mg/L、其他指标稳定达到Ⅳ类以上的目标仍有艰巨的路要走。这些问题的存在,根源就在于少数干部的政治站位不高,未能将生态文明建设真正作为“国之大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二,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抓好“群腐”问题整治是巩固执政根基的固本之举。群众的感受是最真实的。我们必须直面一个严峻的现实,那就是在上级的综合考评中,我县在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方面,被列为“薄弱县”。这个标签,对我们每一位在座的同志来说,都是沉甸甸的压力,更是一种警醒和鞭策。为什么“薄弱”?就是因为我们在一些关键领域和环节还存在短板和漏洞,一些党员干部离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从通报的情况和日常掌握的线索看,有的地方在惠民政策落实中优亲厚友、截留挪用;有的在项目建设、征地拆迁中以权谋私、与民争利;有的在服务群众时推诿扯皮、吃拿卡要,让“门好进、脸好看”沦为形式,“事难办”的问题依然突出。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基层,但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啃食的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如果我们对此麻木不仁、听之任之,就等于是在动摇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全县上下必须深刻认识到“薄弱县”问题的政治严峻性,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聚焦“找差距、强对接、抓整改”这三个关键环节,拿出过硬举措,坚决打赢这场脱“薄”攻坚战。

第三,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完成这两项硬任务是对干部作风能力的集中检验。无论是生态环保问题的整改,还是“群腐”问题的整治,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都是对我们干部队伍执行力、战斗力的直接考验。当前,我们面临的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须完成的必答题。任何等待观望、心存侥幸的想法都是极其错误和危险的;任何以客观理由为借口拖延工作进度的行为都是绝不允许的;任何在整治标准上打折扣、搞变通的花样都是绝不容忍的。我们不能满足于开了会、发了文、作了部署,关键要看问题有没有解决、群众满不满意、工作有没有实效。必须摒弃“报喜不报忧”的陋习,更要严惩“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行径。全县上下都要立即行动起来,以“倒计时”的紧迫感和“钉钉子”的扎实劲,确保每一项整改措施都按时保质落实到位。

二、聚焦关键环节,狠抓工作落实,以精准有力的举措确保整改整治取得扎实成效

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拿出实招、硬招、新招,确保两场硬仗都打出声威、打出实效。

(一)聚焦*湖综合治理,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攻坚战。*湖的治理,是全县生态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上级关注、群众期盼的焦点。我们必须以系统思维、流域治理的理念,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一要加快工程进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目前在建的8个项目,包括*片区污水处理厂网河湖一体化治理、沿湖乡镇生活污水治理等,都是提升水质的根本性工程。相关责任单位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能快则快。特别是要确保城区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力争在2025年实现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率达到50%以上的目标。同时,要高效推进“五大工程”建设,尤其是湖滨生态缓冲带修复、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等生态工程,要确保在年底前全面完工并发挥效益真正为*湖穿上“防护衣”。二要强化科学管控,提升精准治污水平。治理*湖不能靠“大水漫灌”,必须依靠科学、精准施策。生态环境部门要继续联合上级监测机构,优化升级水质模型方案,利用科技手段精准溯源,为我们锁定主要污染源、制定治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要加强对入湖河流及养殖水域的常态化水质监测,建立预警机制,一旦发现数据异常,必须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同时,要严格落实禁投禁排措施,加强对沿湖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场的执法监管,确保所有排污口稳定达标排放。三要坚持管治结合,构建长效保护机制。*湖治理绝非一日之功,必须坚持长短结合,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各级河湖长要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定期巡河巡湖,现场协调解决问题。要积极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引导养殖户转型,从源头上减少内源性污染。同时,要积极向上争取中央生态环境专项资金和相关项目资金,为*湖的持续治理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更要广泛发动群众,深化“共同缔造”理念,让爱湖、护湖成为全县人民的自觉行动。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