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49
发布时间:2025-10-13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集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研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这既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也是一次精准的行动对表。刚才,几位同志结合分管工作和学习体会,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听后很受启发。大家准备充分、思考深入,谈认识、讲体会、谋举措,体现了学习的成效,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部光辉著作,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夺取新胜利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深入学习第五卷,对于我们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们*集团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和主力军,学习贯彻好这部重要著作,不仅是重大政治任务,更是关乎集团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必须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发展大局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学习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真正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思考和集团发展实际,讲三点意见。
一、高站位深学细悟,在把握思想精髓中筑牢政治忠诚,深刻领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国之大者”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通篇贯穿着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深邃思考和战略擘画,其中关于“建设农业强国”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粮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悟,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增强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要深刻领会“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的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这一重要论断,把粮食安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显著增加。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粮食安全问题绝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集团作为*省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主力军,肩负着880万吨仓容的重大责任,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与国家粮食安全大局紧密相连。我们必须胸怀“国之大者”,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决不能有丝毫麻痹和懈怠。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把集团的工作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去思考、去定位、去摆布,确保党中央关于粮食安全的各项决策部署在集团不折不扣地落地生根。
(二)要深刻领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根本路径。总书记指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这为我们从根本上保障粮食供给提供了科学指引。虽然我们集团的主业是粮食收储、贸易和加工,不直接参与前端种植,但我们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关键枢纽,是推动农业技术应用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我们要思考,如何通过我们的市场化运作,反哺农业生产端?如何利用我们的仓储物流优势,引导和激励广大农户采用更先进的种植技术、种植更优质的粮食品种?例如,我们可以深化“订单种植”模式,与合作社、种植大户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供精准的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引导他们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从而激发他们保护黑土地、应用新技术的内生动力。同时,我们自身的“藏粮于技”水平也要不断提升。集团正在推进的“数字*”一体化管控系统建设,就是落实“藏粮于技”战略的具体行动。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我们可以实现对全省地方储备粮和政策性储备粮的实时在线监管,从入库、保管到出库的全流程智能化、精细化管理,确保每一粒粮食都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这不仅是管理手段的升级,更是我们履行保粮天职能力的根本性提升。
(三)要深刻领会“树立大食物观”的时代要求。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大食物观”,要求我们“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这一重要理念,为我们拓展业务边界、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长期以来,我们的业务重心主要集中在水稻、玉米、大豆等主粮上。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跳出传统粮食圈,主动适应人民群众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的消费升级趋势。我们要积极研究市场需求,探索向高附加值的杂粮、特色农产品、预制菜、健康食品等领域延伸产业链。这不仅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更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责任担当。我们要用好*农投集团的平台优势,加强与兄弟单位的协同联动,在更广阔的食物资源开发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打造新的竞争力。
二、高标准对标对表,在深化改革创新中勇于担当作为,全力推动集团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成果,切实转化为破解改革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实际成效。对照书中关于国企改革、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等重要论述,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刀刃向内,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坚决破除制约集团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一)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持续激发内生发展活力。近年来,集团围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要求,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通过“压缩管理链条”等“瘦身健体”改革,整合了业务同质化企业,优化了国有资本布局,提升了集团总体的运营效率。今年5月份,我们全面实施公开竞岗,打破了论资排辈的“铁交椅”和“铁饭碗”,真正让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脱颖而出,实现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有效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这些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成效是显著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一些权属企业历史包袱重、市场化经营能力弱、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下一步,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确保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要敢于向沉疴积弊开刀,敢于向利益固化的藩篱宣战,真正把改革的“关键一招”用足用好。
(二)要以转型升级为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我们集团而言,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摆脱过去单纯依赖政策性收储的传统模式,加快向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转型。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约7.07亿吨,同比增长约1.6%,这为我们保障粮源供给了坚实基础。但量的稳定不代表质的提升,我们必须在“质”上做足文章。我们要持续推进“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年”活动,在业务转型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一方面,要做强粮食贸易主业,利用我们的仓储网络和信息优势,精准研判市场,拓展购销渠道,提升市场化经营在集团营收和利润中的比重。另一方面,要积极向下游加工环节延伸,打造有市场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要大力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整合资源,优化布局,降低物流成本,构建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现代化粮食流通网络,将我们的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