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走找想促”活动经验交流发言材料:全面提升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

浏览量:37

发布时间:2025-10-10

破水困 润民生

**县地处**革命老区,辖**个乡镇(街道),农村人口占比达**%。受红砂岩地貌储水能力弱、早期矿产开采破坏地下水系等因素影响,‌季节性缺水、水质不稳定、管网覆盖不足‌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突出问题。对此,**县坚持把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活动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以“问题—举措—成效”闭环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

一、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识别短板。问题的指向就是调研的方向,在工作中我们始终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在找问题中发现工作短板。一是深入调研找问题。通过结合“四下基层”、县级领导“三联三包”等工作,推动县处级领导聚焦群众身边和发展堵点,主动下沉一线领题调研、查找问题,确保了调查研究往深处走、往真上落、往实里做。比如,****年**月,在“走找想促”工作调研中,查找发现**镇**村、**村和**村3个村存在自来水普及率低,部分村民用水水质不达标,枯水期部分村民存在季节性缺水等显著问题,对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二是走入群众听问题。坚持将群众呼声作为哨声,高度重视群众参与,通过屋场会、人大代表微建议等模式,多方面拓宽群众建议征集渠道,将饮水工程变成干群“连心工程”,累计收集群众反映相关问题X件。三是现场办公解问题。针对饮水工程实施中的难题,始终坚持发现问题在现场,解决问题在一线,推动县级领导带头靠前服务、主动作为,通过现场办公会的形式,从会议会场般到现场一线,直接明确解决方案、责任领导、建设单位和资金来源等,实现从被动解难到主动破题,累计召开现场办公会**次,通过现场办公解决问题**个。

二、创新工作机制,系统破解难题。破解农村饮水困境,要因地制宜补短板、创新方法建机制、系统推进解难题。一是优化推动机制。县委、县政府将农村饮水安全纳入民生实事十大工程,县委书记挂帅成立专项领导小组,水利、卫健、环保等部门组建联合技术组,制定《**县农村饮水安全提质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实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二是优化建设机制。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高标准制定《**县“解决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不高问题”集中整治实施方案》,投入资金**万元,新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处,包括城乡供水管网延伸、联村供水工程建设、消毒设施更新替换等,新增农村供水保障人口**万人。同时,将农村供水工程列为全县重点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和统筹本级财政资金,在立项、财评、审批等环节加速办理,有效确保项目快审快建。三是完善监督机制。把监督贯穿项目申报到验收的全过程,在工程项目的建设现场设立公示举报牌,鼓励群众广泛参与监督。加强纪委监督执纪力度,把农村饮水问题作为整治群众身边风腐问题的重要内容,严肃查处侵占农民饮水权益的违纪违法案件。严把项目验收审核关口,定期组织“五员一代表”(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员、局派质检员、村派老党员和专业监理员)开展项目质量督查和进度督查,累计发现问题**余个,整改完成率**%。四是构建管护机制。修订完善《**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办法》,大力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加快构建县、镇、村三级管护责任体系,统筹农村水价综合改革项目资金用于项目建后管护,有力扭转了完建项目“没钱修、无人管”的乱象。加强水源水质安全监管,委托县疾控中心定期对全县千人以上农村供水工程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检测,坚决确保农村用水安全。

  • 点赞 0

  • 收藏 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