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39
发布时间:2025-09-22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典型案例问题整改工作,结合分管领域工作实际,作如下对照检查。
一、查摆的主要问题
(一)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方面存在差距。一是理论武装的深度与转化效果不足。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缺乏持续性、系统性的深入研究。集中学习多、自主研学少,理论阐释多、实践转化少,未能完全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统战各领域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特别是在向党外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侨界代表人士宣讲阐释时,有时照本宣科,结合**市生态禀赋、环境治理现状和统战成员关注点进行生动解读、有效引导不够,未能最大限度凝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共识。二是学用结合的紧密度有待提升。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统战工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创造性不强。例如,在组织党外专家学者围绕**市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等难点问题建言献策时,前期选题策划不够精准,未能充分发挥党外人才智力密集优势,形成高质量议政成果的机制尚不完善,致使建言献策的针对性、操作性有待加强,理论学习的成果未能有效转化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务实举措。
(二)在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方面存在不足。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不够精准。对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虽然能够及时组织传达学习,但在思考如何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广泛动员各界力量投身绿色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有效载体上,谋划不深、措施不实。例如,在引导民营经济人士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方面,多停留在政策宣讲和一般性号召,缺乏对重点行业民营企业环保技术改造、绿色转型发展的精准支持和典型培育,未能有效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二是资源整合与平台搭建有待加强。对于如何有效联动侨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的环保专业人士、法律工作者、新媒体从业人员等,构建服务生态环保的合作平台思考不足。虽然知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有一批环保技术专家和公益人士,侨界拥有引进海外环保先进技术和理念的独特优势,但主动搭建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不够,未能有效汇聚统战的“软实力”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硬支撑”,围绕**市生态修复、污染治理等中心工作贡献统战力量的显示度不高。
(三)在牢记“国之大者”,守好生态环境底线方面存在短板。一是风险意识与底线思维需进一步强化。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性、全局性认识有时不够敏锐,未能时刻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和推动分管领域的相关工作。例如,在协助党委政府做好民族、宗教等领域工作的过程中,对潜在的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风险关注不够、研判不足,未能充分利用统战渠道及时反映相关界别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诉求和关切,在防范化解环境风险矛盾中的“前哨”作用发挥不充分。二是深入基层察实情、听真话的功夫下得不够。虽然经常与统战成员接触,但更多是在会议、调研等正式场合,深入到项目一线、厂矿企业、社区乡村实地查看生态环境状况、听取党外人士真实意见的时候相对较少。对于类似通报中提到的毁林毁草、植被恢复不力等问题的复杂性、顽固性认识不足,有时过于相信书面汇报,对统战成员反映的一些基层环保“死角”问题跟踪督办、推动解决的力度不够坚决。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