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72
发布时间:2025-08-26
同志们:
大家好!岁序更替,华章日新。伴随着渐起的秋风,我们又一次站在了新学年的起点,共同开启一段承载着万千家庭期盼与学校发展使命的崭新征程。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高三年级开学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凝聚力量、周密部署,为高效、有序、扎实地推进2026届高考备考工作奠定坚实基础。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即将投入到紧张备考工作中的全体高三教师,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最崇高的敬意!高三年级,对于学生而言,是十二年寒窗苦读的最后冲刺,是通往人生新阶段的关键一跃;对于教师而言,是专业智慧与教育情怀的集中展现,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终检验;对于学校而言,是办学水平与社会声誉的集中体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环节。此时此刻,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决战的号角已经吹响。希望全体同仁能够迅速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的整体部署上来,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和务实的作风,全身心投入到新学年的工作中去。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深刻把握新一学年备考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好高三备考工作,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认识问题。每一位同志都必须深刻认识到,高考不仅是一场知识的较量,更是一场意志、策略与责任的综合比拼。其意义早已超越了一张成绩单的分量。
(一)要深刻认识高考对于学生个体发展的决定性意义。正如相关教育研究指出的,高考之于学生而言,是扭转命运的杠杆。它为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子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技平台,是他们凭借自身努力改变人生轨迹、实现梦想抱负的重要途径。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特别是高三这一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平台与视野格局。我们手中的接力棒,关系着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因此,必须以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态度,去引导、教育和帮助他们,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场考验中发掘自身潜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二)要深刻认识高考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淬炼价值。备战高考的过程,对教师而言是一次无可替代的成长机遇。它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研究考情、学情,把握教育规律。这个过程,将倒逼每一位教师不断深化对教材的理解,精准把握课程标准,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解题指导的精准性。在与学生并肩作战的日日夜夜里,在每一次深入的教学研讨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协作精神和教育情怀都将得到极大地锤炼和升华。可以说,一届成功的高三,足以成就一批优秀的教师。
(三)要深刻认识高考对于国家民族未来的战略支撑作用。高考作为国家选拔培养人才的基础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为国家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是保证社会阶层有序流动、体现国家治理智慧的重要制度设计。我们培养的学生,未来将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因此,做好高考备考工作,不仅仅是完成一项教学任务,更是在履行一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本届高三年级基础良好,曾经创造过令人欣喜的成绩,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卓越教师队伍。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底气。但成绩已是过去,未来仍需拼搏。面对新高考改革的持续深化和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我们决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麻痹思想。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挑战与机遇并存,以归零的心态、冲刺的姿态,迎接新的考验。
二、聚焦根本,遵循规律,科学谋划高三复习备考的系统方略
谋定而后动,方能行稳致远。高三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遵循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进行科学、系统地规划。根据备考工作的普遍经验,整个高三复习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当前,我们正处在第一轮复习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目标、方法和成效,将直接决定后续复习的高度和深度。
(一)夯实基础,筑牢根基,这是第一轮复习的核心要务。从现在起到明年2月份,是第一轮全面复习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对高中三年的知识进行全面、系统、扎实地梳理和巩固,其功能相当于为万丈高楼“打地基”。要实现“全覆盖”和“无死角”,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回归教材,深耕细作。教材是高考命题的源头活水,是知识体系的根本依托。一轮复习绝不是简单地把课本再讲一遍,而是要在教师对高考、对课标、对教材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以教材的内在逻辑为主线,进行系统性的重构。要重点解析关键知识点,梳理知识脉络,帮助学生构建起清晰、完整、立体的学科知识网络。要让学生真正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表层的记忆转向对原理和逻辑的深层理解。二是精选习题,强化应用。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必须辅以高质量的习题训练,以检验和巩固所学。资料的选择要精,切忌贪多求滥,要选择与高考命题风格、难度相匹配的经典题型。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建立错题档案,定期反思、归纳,实现从“会做一道题”到“会做一类题”的飞跃。
(二)精准研判,把握航向,这是提升复习效能的关键所在。如果说一轮复习是“低头拉车”,那么对高考的研究就是“抬头看路”。只有方向正确,努力才不被辜负。一是要深入研究高考真题。历年高考试题是高考命题规律性和导向性的最直接体现。全体高三教师,尤其是各学科备课组长,必须组织力量,对近五年的全国卷、*省卷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分析命题趋势、考点分布、题型变化和能力考查的侧重。要把这些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复习备考的具体策略,体现在课堂教学和习题编制中,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要精准把握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大法”,也是高考命题的根本依据。要组织教师反复研读新课程标准,明确每个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理解其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的具体体现。要将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材内容、高考考点进行对标,确保复习范围不偏离、复习深度不逾矩。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