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县实验学校2025年秋季开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浏览量:83

发布时间:2025-08-26

同志们、老师们:

大家好!我们刚刚送走一个充实而富有成果的学年,又满怀豪情地迎来了充满希望与挑战的2025年新学期。在此,我谨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全体教职员工致以最诚挚的问候!欢迎各位同仁回归校园,共同开启新学年的奋斗征程。回首刚刚过去的2024至2025学年,是学校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自2021年建校以来,短短四年时间,我们从一片崭新的土地上,浇灌出了一片教育的绿洲。截至上学期末,学校在校生总数已突破1800人,教职工队伍壮大至近200人,这不仅是规模的扩张,更是社会与家长对我们信任的最好证明。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小学部在全县的教学质量监测中名列前茅;初中部毕业班升学率再创新高,达到97.3%;高中部首次有毕业生参加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了85%,其中重点院校录取率超过了30%,更有多名学生在省级学科竞赛中斩获一、二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每一位XX人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大家用智慧和汗水,共同铸就了XX实验学校的初步辉煌。

今天的会议,既是一次总结表彰会,更是一次凝心聚力、擘画未来的动员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属于过去,未来在于创造。新学期的战鼓已经擂响,我们必须以归零的心态、冲刺的姿态,精准把握时代脉搏,科学谋划发展路径,全力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将围绕新学期的中心工作,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筑牢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实防线

教育大计,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一所学校如果没有高尚的道德引领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即便升学率再高,也算不上真正的成功。新学期,全校必须将立德树人工作摆在更加突出、更加核心的位置,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新格局。

首先,要持续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校前期制定的《XX实验学校教职工行为规范十六条》与《XX实验学校教职工十条禁令》,是我们的职业底线和行为准则,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新学期,纪检部门与人事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职称评聘和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实行一票否决。要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有偿补课、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违规违纪行为。同时,要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学习和宣传我们身边榜样的先进事迹。像上学期分享经验的X老师、X老师等一批优秀教师,他们或用爱心温暖学生心灵,或用智慧启迪学生思想,或用严格塑造学生品格,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要营造尊师重教、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引导全体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好老师。

其次,要系统创新德育工作路径。德育工作不能停留在空洞的说教,必须与时俱进,贴近学生实际。要深入贯彻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开放校园日,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渠道,形成教育合力。要丰富德育实践载体,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与文化资源,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研学活动;要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开辟校园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在汗水中体会创造价值的快乐;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强心理咨询室,配优专业心理教师,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将心理危机干预关口前移,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要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最后,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校园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决不能有丝毫松懈。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课堂、讲座、社团活动、校园网络等各类阵地的管理。全体教职工必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得在任何场合发表或传播不当言论。要加强对《XX教职工思想工作、人际关系准则》的学习,营造简单、真诚、和谐的同事关系,打造一个风清气正、团结协作的育人生态,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与作风保障。

二、以精细管理为抓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核心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没有高质量的教学,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当前,教育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的意识,向管理要效益,向教研要质量,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第一,深度对接国家政策,以规范促提升。2025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的通知》。这是国家层面为基础教育治理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以此为契机,全面审视和优化学校的管理体系。要严格规范招生、学籍、课程、作业、考试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坚决杜绝违规办学行为。教务处和各学部要对照《基础教育规范管理负面清单》,逐条进行自查自纠,建立问题台账,限期整改销号。要实现管理的精细化,意味着要将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课堂、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细节。从备课的深度、上课的效率,到作业批改的精度、课后辅导的温度,都必须有明确的标准和严格的考评。

第二,聚焦课堂教学改革,以创新增活力。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要坚决摒弃“满堂灌”的陈旧模式,大力倡导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各教研组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这一核心课题,每周开展集体备课与磨课活动。要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学创新,特别是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今年5月发布了《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学校将计划投入专项资金,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开设相关社团和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素养,抢占未来教育的制高点。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