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64
发布时间:2025-08-05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医保基金规范使用暨医德医风建设推进会议,主题鲜明、意义重大。在座的各位都是我区医疗机构的负责人和骨干力量,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其使用安全关乎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医德医风是医疗行业的“生命线”、“灵魂”,其建设水平直接决定着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温度,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就医感受和对我们卫生健康事业的信任。开好这次会议,对于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推动我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的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改善。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区卫生健康局,向辛勤工作在医疗战线的全体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在医保基金使用和医德医风建设方面,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不容忽视的问题。从近期国家和省市通报的一些典型案例,以及我们日常监管中发现的情况来看,个别医疗机构和少数医务人员法纪意识淡薄、职业操守缺失,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行为仍时有发生,损害群众利益、败坏行业风气的问题还未根除。诸如将不属于医保报销范围的医药费用纳入医保结算、分解住院、挂床住院、耗材串换、虚记收费等现象,不仅蚕食着宝贵的医保基金,更严重损害了医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同样,一些服务态度“生、冷、硬、顶”,收受“红包”回扣,过度医疗、开单提成等失德失范行为,虽是少数,但其负面影响极大,严重破坏了和谐的医患关系,抹黑了我们整个医疗行业的形象。今年4月,国家九部门联合启动了为期两年的全国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医保基金安全问题“零容忍”的坚定决心。数据显示,仅在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通过飞行检查查处的违规金额就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这说明高压态势已初见成效,但同时也警示我们,监管工作绝不能有丝毫松懈。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打好医保基金规范使用和医德医风建设这两场硬仗。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以铁的纪律和智能的手段,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看病钱”
医保基金是全体参保人共同的财富,是维系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正常运转的基石。每一分钱都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决不容许任何形式的侵占和滥用。守护基金安全,是我们每一家医疗机构、每一位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法律义务。
(一)必须深刻认识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极端危害性。我们要从讲政治、保民生、促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近期会议上通报的某医院*科耗材骗保案,涉案金额巨大,涉案人员众多,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医院声誉一落千丈,教训极其深刻。这起案件警示我们,任何心存侥幸、试图触碰监管“红线”的行为,都如同在悬崖边上跳舞,最终只会粉身碎骨。各医疗机构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区的要求上来,将规范使用医保基金作为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底线”和“高压线”,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确保每一笔医保基金的使用都经得起检验。
(二)必须全面拥抱和应用现代化的智能监管技术。传统的人工审核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复杂的医疗环境和海量的医疗数据。大力推进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建设与应用,是实现源头治理、精准监管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加快构建“事前提醒、事中拦截、事后审核”的全流程、全方位智能监管体系。所谓“事前提醒”,就是在医生开具处方或诊疗项目时,系统根据内置规则,对可能存在的超量用药、重复检查等行为进行实时弹窗提示,引导医生合规操作。所谓“事中拦截”,则是通过将监管规则深度嵌入医院HIS系统,在费用上传结算的关键节点,对明确的违规行为进行刚性阻断,让不合理的费用无法生成。所谓“事后审核”,则是利用大数据分析,对海量结算数据进行深度挖掘,筛查可疑行为,锁定重点目标,实现精准打击。目前,国家医保局已经发布了包含79条核心规则的知识库和规则库框架体系,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武器”。我区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不断丰富和完善规则库,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底,全区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智能监管子系统接入率达到100%,实现重点科室、重点项目全覆盖。我们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力争实现智能监控违规数据发现率和问题整改率的大幅提升。据了解,有的地区通过智能化改造,医保DRG疑点数据同比下降了近90%。这充分证明,技术赋能是管好用好医保基金的关键一招。各医疗机构要主动作为,积极配合,完成接口改造和系统对接,确保技术手段能真正落地见效,不影响医院小于0.5秒的系统响应时间要求,把监管真正融入到诊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
(三)必须建立健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技术监管是“器”,制度建设是“道”。我们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要强化内部控制。各医疗机构必须建立起严格的内审制度,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对发现的问题要立行立改、追责问责。要像会议上推广的“七看”检查法一样,对耗材的进、销、存、用等环节进行全链条管理,堵塞管理漏洞。另一方面,要强化外部震慑。区卫健、医保部门要协同发力,保持飞行检查、专项检查的高压态势,对欺诈骗保行为,要坚持“露头就打”,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形成强大震慑,让违规者付出沉重代价,营造“不敢违规”的氛围。同时,要加强政策宣传和警示教育,让广大医务人员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医保基金是“高压线”,自觉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筑牢“不想违规”的思想堤坝。
二、以仁心仁术和过硬的作风,精心擦亮医疗行业的“金字招牌”
如果说医保基金是医疗机构运行的“血脉”,那么医德医风就是医疗机构立身的“灵魂”。一家医院技术再好、设备再先进,如果医德败坏、风气不正,也终将被人民群众所唾弃。正如近期曝光的某医院违反医德医风的案例,其对医院声誉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保障,也是促进医疗机构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一)要将医德医风建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医德的根基在于信念和觉悟。各医疗机构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把医德医风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要组织广大医务工作者深入学习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九项准则、行业纪律要求,定期开展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知识培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善于挖掘和宣传我们身边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鼓舞人。同时,也要用好反面教材,以案为鉴、以案明纪,让每一位医务人员都深刻认识到医德失范的严重后果,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二)要将医德医风建设考评作为绩效薪酬分配的“硬杠杆”。空洞的说教远不如刚性的制度有约束力。我们必须彻底改变过去医德医风考核“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评起来不要”的状况,让考核真正“长出牙齿”。要加快建立科学、量化、可操作的医德医风考评体系。这个体系应涵盖服务态度、廉洁行医、遵纪守法、团队协作、患者满意度等多个维度,将抽象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考核指标。比如,对待患者是否一视同仁,是否使用文明用语;有无收受“红包”回扣、参与商业推销的行为;是否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收到患者的表扬信还是投诉信,都应纳入量化积分。
更重要的是,必须将考评结果与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我们要明确规定,医德医风考评结果作为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原则上,在科室和个人的综合绩效考核中,医德医风的考核权重不应低于20%。对于考评不合格的,要在绩效分配中予以体现,并取消其年度评优及晋升资格;对于存在严重失德行为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直至吊销执业证书。只有让医德医风真正与医务人员的“帽子”、“面子”、“票子”挂钩,才能引导他们自觉追求崇高职业道德,远离行业歪风邪气。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