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74
发布时间:2025-08-02
中共*县委:
2025年,团*县委领导班子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团市委的直接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紧扣“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提升主线,以“严”的作风抓班子、以“实”的举措带队伍、以“新”的思维促发展,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挺膺担当,推动共青团工作实现“质”的跃升。现将本年度领导班子运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以政治建设铸魂,在学思践悟中筑牢青春航向
本年度,领导班子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把握“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的根本要求,通过“专题研学+实践促学+云端跟学”三维学习矩阵,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引领青年的政治能力。
班子成员带头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全年召开党组会18次,其中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6次,结合县域实际开展研讨交流4次。例如,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一”国际劳动节对全国广大劳动群众的寄语时,班子成员主动走出机关,深入*镇*村“青年农场”与返乡创业青年共同劳作,在翻土、播种、采摘的过程中,现场感悟“劳动创造幸福”的深刻内涵,相关做法被《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报道。为破解基层团干部理论学习“碎片化”难题,班子成员牵头设计“青春微课堂”品牌,每月固定2天由班子成员带队赴乡镇(街道)开展“送学上门”,通过“理论+案例+互动”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方言土语”“青言青语”。全年累计开展送学活动23场,覆盖基层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及青年代表800余人次,*乡团委书记在笔记中写道:“过去学文件总觉得‘够不着’,现在跟着领导在地头学、在田埂聊,才真正明白‘大道理’和‘身边事’是连在一起的。”
同时,注重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深度融合。班子成员牵头组建“青年理论宣讲团”,选拔32名政治过硬、表达突出的团员青年,围绕“二十大精神进万家”“我的青春与家乡共成长”等主题,开展“院坝宣讲”“车间课堂”“校园沙龙”等活动120余场。其中,*中学学生团员*创作的“漫画版二十大报告”被制成文创产品,在县青年之家免费发放,累计发放2000余册,成为青少年理论学习“爆款”。
二、以强基固本聚力,在改革创新中激活组织动能
领导班子坚持“大抓基层”导向,聚焦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经验巩固深化,针对基层团组织“活力不足、覆盖不全”等痛点,创新推出“三化”工作法(组织建设标准化、队伍建设专业化、阵地服务精细化),推动基层团组织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组织建设方面,班子成员带队开展“团情大调研”,历时2个月走访12个乡镇(街道)、37个村(社区)、18家企业及两新组织,形成《*县基层团组织运行现状与优化路径》调研报告,提出“按需建团、动态管团、品牌强团”工作思路。例如,针对电商产业园区青年聚集但组织覆盖薄弱的实际,推动成立“*县电商行业团委”,吸纳美团优选、本地直播基地等12家企业团支部,开展“青创贷”政策宣讲、直播技能大赛等活动8场,带动37名青年创办网店,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目前,全县团组织总数较去年增长15%,其中非公领域团组织占比提升至28%。
队伍建设方面,建立“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指导乡镇(街道)团组织”机制,每名班子成员定点联系2-3个乡镇,全年下沉一线调研46天,解决基层团干部“缺编、缺训、缺资源”问题21个。例如,针对部分乡镇团委书记因兼职过多导致精力分散的问题,协调县委组织部出台《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团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的通知》,明确乡镇团委书记原则上由党政班子副职或站所负责人兼任,确保专职团干部每周至少3个工作日投入团务工作。同时,实施“青蓝工程”,选拔10名优秀团干部与20名新任职团干部结对,通过“跟岗锻炼、案例教学、难题共解”方式提升业务能力。今年全县团干部在市级以上业务竞赛中获奖5人次,较去年增长100%。
阵地服务方面,按照“1+N”模式(1个县级青少年活动中心,N个乡镇/社区青年之家、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推进阵地建设。班子成员带头对接教育、民政、文旅等部门,整合闲置校舍、社区服务中心等资源,新增青年之家12个、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8个。其中,*社区青年之家打造“四点半课堂+技能培训+心理辅导”综合服务模式,每日服务青少年40余人次,家长满意度达98%;*村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发“重走红军路”“老党员讲党史”等实践课程,成为周边学校的“网红打卡点”。
三、以服务大局聚力,在实干担当中彰显青春作为
领导班子始终牢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主线,聚焦县委“产业强县、生态立县、文化兴县”战略部署,动员团员青年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全年组织实施“青春建功”系列行动15项,推动形成“青年有为、党政认可、社会好评”的良好局面。
在服务产业发展中,围绕县域“菌菇种植、生态旅游、绿色食品”三大主导产业,组建“青”字号志愿服务队。例如,针对菌菇种植户技术需求,联合县农业农村局成立“菌菇产业青年技术服务队”,由班子成员带队赴*镇、*乡开展技术培训10场,解决种植户“菌包污染率高”“出菇周期不稳定”等问题23个,助力菌菇年产量提升12%;在生态旅游领域,组织120名青年志愿者参与“*山登山节”“*湖生态论坛”等服务,累计服务游客3.2万人次,相关做法被《*日报》专题报道。
在助力基层治理中,创新推出“青春网格”模式,推动186名团员青年担任社区网格助理员,参与矛盾调解、民生服务等事项。例如,*街道团工委组建“青年议事会”,针对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组织青年代表、物业、居民三方协商,提出“错时共享车位”“立体车库试点”等解决方案,推动新增停车位80个,相关案例入选全县基层治理创新项目库。
在服务青年成长中,构建“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服务体系。通过“青年信箱”“线上问卷”等渠道收集青年需求217条,协调职能部门解决就业创业、婚恋交友、住房保障等问题89个。例如,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联合县人社局举办“春风行动”“直播带岗”等活动28场,提供岗位6000余个,促成就业1200余人;针对单身青年婚恋需求,举办“青春有约”联谊活动10场,参与青年400余人次,促成恋爱意向62对。
点赞 0
收藏 0